[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去轮毂毛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0229.4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5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啸;张维智;黄礼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27/00;B24B41/06;B24B47/12;B24B4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318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轮毂 毛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去轮毂毛刺装置,包括机架,机架底部固定有气缸Ⅰ,气缸Ⅰ的输出端固连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连有输出板,输出板上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毛刷构件,毛刷构件包括:毛刷,毛刷固定在支座上,支座下端固连有导向轴,导向轴铰接于固定在输出板的导向架上,支座和输出板之间还连接有弹簧;机架顶部固连有气缸Ⅱ,气缸Ⅱ水平方向双向设有活塞杆,两个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传力杆,传力杆固连在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杆顶端,此装置减轻了更换同尺寸毛刺刷的工作量,节省了车间存贮空间,增加了刷轮毂内腔毛刺的柔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适应去轮毂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的轮毂加工工艺包括三个主要工序,分别是铸造、机加工、涂装。轮毂在机加工序完成后,存在大量的边角毛刺,若去除不干净将产生漏电失效,并且影响成品外观及防护效果。毛刺主要产生于机加面和铸造面相交处,轮辐窗口、螺栓孔、气门孔等部位是产生毛刺的主要位置,其中轮辐窗口处的毛刺数量多尺寸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位置,目前轮毂制造厂商加工车间去毛刺工序,存放有大量同样尺寸不同造型的毛刺刷,存在浪费存贮空间,增加工人更换毛刷工作量,自动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自适应去轮毂毛刺装置,适应于同尺寸不同造型轮毂毛刺的去除,减轻了更换同尺寸毛刺刷的工作量,节省了车间存贮空间,增加了刷轮毂内腔毛刺的柔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适应去轮毂毛刺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底部固定有气缸Ⅰ,所述气缸Ⅰ的输出端固连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连有输出板,所述输出板上的周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毛刷构件,所述毛刷构件包括:毛刷,所述毛刷固定在支座上,所述支座下端固连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铰接于固定在所述输出板的导向架上,所述支座和所述输出板之间还连接有弹簧;
所述机架顶部固连有气缸Ⅱ,所述气缸Ⅱ水平方向双向设有活塞杆,两个所述活塞杆固连在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杆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顶部还间隔设置有两组由两个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组,四个所述齿轮上都固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杆,四个所述定位杆前后左右两两对称的固定在四个所述齿轮下方,所述气缸Ⅱ固定在四个所述定位杆的中心,两个所述活塞杆分别连接在中心对称的两个所述定位杆顶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毛刷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支座上的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毛刷下部铰接于所述支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上固定有线性导轨,所述线性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Ⅰ的输出端,所述中间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包括均匀设置在所述气缸Ⅰ两侧的四个,每个所述支撑柱上都固定有线性导轨,四个所述线性导轨上都设置有所述滑块,四个所述滑块共同固定所述中间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上还固定有定位座,所述中间板固定在所述定位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活塞杆位于所述齿轮上方,并通过贯通所述齿轮的定位销与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顶部还固定有气缸支座,所述气缸Ⅱ固定在所述气缸支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架设置在所述导向轴两端,所述导向轴穿过所述导向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适应去轮毂毛刺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同尺寸不同造型轮毂毛刺的去除,减轻了更换同尺寸毛刺刷的工作量,节省了车间存贮空间,增加了刷轮毂内腔毛刺的柔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02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