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向起降式四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2925.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2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郁;李妍;马涛;胡伟;姜珺矾;张明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5/6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杜娟 |
地址: | 71012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向 起降 式四旋翼 飞行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向起降式四旋翼飞行器,包括四边形机身、主飞控板、电池组、转动电机、螺旋桨,机身底面边缘等距离位置处通过四角螺栓连接四个安装座,每个安装座下连接减震柱支架,每个减震柱支架内通过卡扣连接减震柱一端,每个减震柱另一端外套接减震脚轮轴架,减震柱靠近减震脚轮轴架的一端连接堵头,每个减震柱外位于减震柱支架与减震脚轮轴架之间套接有压缩弹簧,每个减震脚轮轴架上连接一个万向轮;底部采用压缩弹簧和减震柱,提高了飞行器在地势不平的路面上起飞的抗震性,使飞行器起飞过程平稳性较好;底部结合使用万向轮,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起飞方向;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携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模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向起降式四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传统多旋翼无人机,起降方式只能为垂直起降,而且无人机的起降地点要求较高,在国内无人机滑翔机领域内,滑翔机的起降需要很标准的跑道,在实际的起降飞行中,任何一个小问题都会导致航线的偏离甚至坠机事件的发生;而且,当前多旋翼飞机的起降方式对周边环境也有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在这个起降基础上,我们对无人机的起降方式进行了改变,即采用了传统无人机的垂直起降,并且,采用了传统滑翔机的助跑起降,对地面环境要求极大的降低,减少了起降的环境要求,不用跑道,随着不同的环境,改变不同的起降方式,既节约了起降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另外,由于对于室外的各个环境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向起降式四旋翼飞行器,解决了现有的飞行器对起降环境要求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向起降式四旋翼飞行器,包括四边形机身、主飞控板、电池组、转动电机、螺旋桨,机身底面边缘等距离位置处通过四角螺栓连接四个安装座,每个安装座下连接减震柱支架,每个减震柱支架内通过卡扣连接减震柱一端,每个减震柱另一端外套接减震脚轮轴架,减震柱靠近减震脚轮轴架的一端连接堵头,每个减震柱外位于减震柱支架与减震脚轮轴架之间套接有压缩弹簧,每个减震脚轮轴架上连接一个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四边形机身包括四边形框架和十字形的内肋板,四边形框架四个顶角处为圆环型框架,内肋板连接四边形框架上,且四个端部分别延伸至圆环型框架中部,每个内肋板的端部上均固定连接一个转动电机,每个转动电机均连接一个螺旋桨,每个螺旋桨位于一个圆环型框架内,每个转动电机均分别连接主飞控板、电池组,主飞控板、电池组均连接内肋板上。
四边形机身还包括上壳体,上壳体扣接于四边形框架上,主飞控板、电池组位于上壳体与内肋板之间。
螺旋桨为单层螺旋桨。
主飞控板上包括有定位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向起降式四旋翼飞行器,底部采用压缩弹簧和减震柱,提高了飞行器在地势不平的路面上起飞的抗震性,使飞行器起飞过程平稳性较好;底部结合使用万向轮,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起飞方向;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携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向起降式四旋翼飞行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向起降式四旋翼飞行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飞行器上用于减震的部件;
图4是本实用新型飞行器的上壳体。
图中,1.四边形框架,2.螺旋桨,3.上壳体,4.内肋板,5.减震柱支架,6.减震柱,7.压缩弹簧,8.减震脚轮轴架,9.万向轮,10.安装座,11.转动电机,12.主飞控板,13.电池组,14.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未经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2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联电容器组基础钢筋交叉点绑扎式绝缘套管
- 下一篇:二次构造混凝土输送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