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电磁干扰的PCB电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5744.0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8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陈付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干扰 pcb 电路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电磁干扰的PCB电路板,包括PCB电路板本体,所述PCB电路板本体分为顶板层、铜箔层、聚丙烯层、粘接层、抗电磁干扰层和底板层,所述聚丙烯层的上下表面均与粘接层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粘接层的表面均与铜箔层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铜箔层的表面均与粘接层的表面固定连接。该抗电磁干扰的PCB电路板,通过设置PCB电路板本体分为顶板层、铜箔层、聚丙烯层、粘接层、抗电磁干扰层和底板层,抗电磁干扰层的内部具有多个微碳线圈和导电单体,微碳线圈的线圈直径在0.3微米到50微米之间,优选3‑25微米,利用微碳线圈的电磁特性,吸收PCB电路板的电磁波,从而达到了抗电磁干扰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电磁干扰的PCB电路板。
背景技术
线路板按层数来分的话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线路板三个大的分类,PCB电路板是电子工业应用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用于提供电子元件电气连接。安装于PCB电路板上电子元件例如电感电容等,以及PCB电路板上走高频信号的线路等,都会产生大量的电磁干扰,严重影响PCB电路板的正常工作,降低PCB电路板的工作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的PCB电路板上电子元件例如电感电容等,以及PCB电路板上走高频信号的线路等,都会产生大量的电磁干扰,严重影响PCB电路板的正常工作,降低PCB电路板的工作质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抗电磁干扰的PCB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电磁干扰的PCB电路板,包括PCB电路板本体,所述PCB电路板本体分为顶板层、铜箔层、聚丙烯层、粘接层、抗电磁干扰层和底板层,所述聚丙烯层的上下表面均与粘接层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粘接层的表面均与铜箔层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铜箔层的表面均与粘接层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粘接层的表面均与抗电磁干扰层的表面固定连接,一个所述抗电磁干扰层的表面与顶板层的表面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抗电磁干扰层的表面与底板层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抗电磁干扰层的内部具有多个微碳线圈和导电单体,所述微碳线圈的线圈直径在0.3微米到50微米之间,优选3-25微米。
优选地,多个所述微碳线圈的螺旋直径与螺距之比为1:4,所述碳丝直径与螺旋直径比为1:8。
优选地,所述微碳线圈轴长长度在50微米到3000微米之间,优选90-500微米。
优选地,所述顶板层的表面、铜箔层的表面、聚丙烯层的表面、粘接层的表面、抗电磁干扰层的表面和底板层的表面均开设有电镀导通孔。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主要由基体树脂和导电填料制作而成,所述导电单体包括颗粒碳或棒状碳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PCB电路板本体分为顶板层、铜箔层、聚丙烯层、粘接层、抗电磁干扰层和底板层,抗电磁干扰层的内部具有多个微碳线圈和导电单体,微碳线圈的线圈直径在0.3微米到50微米之间,优选3-25微米,利用微碳线圈的电磁特性,吸收PCB电路板的电磁波,从而达到了抗电磁干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抗电磁干扰的PCB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层;2、铜箔层;3、聚丙烯层;4、粘接层;5、抗电磁干扰层;6、底板层;7、电镀导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明正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57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瓶救生圈
- 下一篇:一种养殖饲料智能喂养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