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棒料布氏硬度自动化检测与分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25929.3 | 申请日: | 201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6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彭钿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棒料布氏 硬度 自动化 检测 分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棒料布氏硬度自动化检测与分选装置,本体的进料端设置输送辊道,设置有对待检测棒料的一端进行磨削的磨平装置和磨削后进行硬度测量的硬度检测装置;在辊道上面,设置有可移动的进料机械手,进料机械手在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下,在辊道上方移动,抓取并将棒料输送到随行夹具;随行夹具在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下,夹持或松开棒料,并能在动力装置作用下在磨平装置和硬度检测装置之间往复移动;硬度检测装置将每次检测得到的棒料的硬度数据输入控制单元内;还设置下料机械手,将棒料分别放置在料箱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输送料、磨平面、送到硬度检测装置、分选不合格棒料,减少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料分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棒料布氏硬度自动化检测与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棒料,如圆棒料,是金属加工的基础,现有技术的很多金属部件,如齿轮、齿圈、管材、汽车金属部件等等,一般都是通过金属棒料选料、下料后,经过后面的加热、锻压、冲压(或冷挤压)、机加工等加工处理,得到要求的金属部件;故,第一步的金属棒料选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将性能不合格的棒料及时排除掉,就一定会影响最终制得的部件的性能,甚至成为不合格品。金属棒料的硬度是反应棒料理化性能的重要指标,选料时大部分工效都要对金属棒料的硬度进行检测,通过硬度指标来判定或初步判定棒料是否合格。现有技术中,由于自动化程度较低,对金属棒料的硬度进行检测大都依靠手工,棒料的输送需要人工操作,而且是操作者拿着棒料打磨平面,然后进行硬度检测,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较高、工作量较大,但劳动效率很低,而且因为打磨不能达到工艺要求的粗糙度导致测量的硬度值误差较大,不能满足大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少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检测结果准确度较高的棒料布氏硬度自动化检测与分选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棒料布氏硬度自动化检测与分选装置,包括本体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进料端设置输送辊道,所述本体上至少设置有一组磨平装置和硬度检测装置,磨平装置对待检测棒料的一端进行磨削,达到硬度检测需要的粗糙度;硬度检测装置对磨削后的棒料进行硬度测量;在辊道上面,设置有可移动的进料机械手,进料机械手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在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下,在辊道上方移动,抓取棒料并将棒料输送到随行夹具;随行夹具与一组棒料磨平装置和硬度检测装置配合设置,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在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下,夹持棒料或松开棒料,并能在动力装置作用下在磨平装置和硬度检测装置之间往复移动;硬度检测装置将每次检测得到的棒料的硬度数据输入控制单元内;还设置分选工位用于暂时存放硬度检测后的棒料;与分选工位对应设置下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在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下,将硬度检测后的棒料拿取并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料箱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自动化程度很高,自动输送料、自动磨平面、自动送到硬度检测装置、自动分选不合格棒料,大幅度减少工人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而且,随行夹具夹持棒料不松开,先在磨平装置进行磨削,再送到硬度检测装置进行硬度检测,保证检测面与所磨平面是同一个面,提高硬度检测的精度和可信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输送辊道设置为两段或以上,并列设置,每段的宽度不同。该结构使每段输送辊道对应不同长度的棒料,能扩大适应范围、增大处理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料箱有三个,分别存在合格硬度的棒料、超过硬度最大值HBmax的棒料、小于硬度最小值HBmin的棒料。这样能将三种棒料准确分开并存放,确保分选效果。
进一步地:输送辊道与分选工位都设置若干支块,竖向设置的支块上都设置有V型凹槽。支块上的V型凹槽更适合支撑圆形棒料,而且便于机械手取放棒料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所述的磨平装置和硬度检测装置为两组;这样就具有各自独立生产的两组,每组都能进行磨削和硬度测量,扩大了加工处理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25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低温泵的机械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聚乙烯蜡破碎输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