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嵌式带屏蔽的电气贯穿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13958.8 | 申请日: | 201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52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宇;周天;王江武;王广金;陈青;周缘;赵雨恒;邱新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G21C13/032 | 分类号: | G21C13/032;G21C13/028;G21C13/02 |
| 代理公司: | 51220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辉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体组件 固定装置 接线装置 侧筒体 前区 热室 筒身 屏蔽组件 筒体组件 延长导线 端板 法兰 连接器 穿过 本实用新型 机械完整性 装置集成度 电气性能 辐射防护 贯穿装置 检修维护 抗震性能 密封连接 依次连接 内嵌式 屏蔽 通孔 密封 伸出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嵌式带屏蔽的电气贯穿装置及系统,装置包括导体组件、筒体组件、前区侧接线装置和热室侧接线装置;筒体组件包括筒身、端板法兰,筒身包括热室侧筒体、固定装置和前区侧筒体,前区侧接线装置、端板法兰、前区侧筒体、固定装置、热室侧筒体依次连接;筒身内的屏蔽组件上开设有供导体组件或者导体组件的延长导线穿过的通孔或凹槽;导体组件密封连接在固定装置上,导体组件或其两端的延长导线伸出固定装置并穿过屏蔽组件连接或者直接连接两个接线装置上的连接器。装置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性能优良、检修维护方便,拥有良好的辐射防护功能、优良的密封及电气性能以及抗震性能,能够保证良好的机械完整性和电气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领域的电气贯穿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内嵌式带屏蔽的电气贯穿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核技术领域,热室是进行高放射性试验和操作的屏蔽小室,它通过热室壳体或屏蔽墙体与周围环境实现隔绝。目前,热室电缆通常采用电缆管直接贯穿热室壳体和屏蔽墙体,并通过密封填料封堵管口的方式进行局部密封。此种电缆贯穿热室屏蔽墙体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电气和密封性能不可靠。密封填料、电缆本身易老化,密封效果差,电气和密封性能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无法长期保证。
(2)电缆更换困难。电缆一般采用弯管预埋的方式进行敷设,一旦电缆发生故障,维修和更换困难。
(3)电缆贯穿处的密封性能无法进行检测。若热室不能正常建立负压的运行状态,泄漏点排查难度大。
(4)在热室外侧无法用机械手进行远程操作以实施热室内侧电缆的连接及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式带屏蔽的电气贯穿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电缆管直接贯穿热室壳体和屏蔽墙体带来的电气和密封性能不可靠、电缆更换困难的问题,保证热室内外电缆的可靠电气连接,还能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嵌式带屏蔽的电气贯穿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嵌式带屏蔽的电气贯穿装置包括导体组件、筒体组件、前区侧接线装置和热室侧接线装置;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筒身、端板法兰,所述筒身包括固定装置、热室侧筒体和前区侧筒体,所述前区侧筒体一端通过端板法兰密封连接前区侧接线装置,另一端连接在固定装置一侧;所述热室侧筒体一端连接固定装置的另一侧,另一端连接热室侧接线装置;所述前区侧接线装置和所述热室侧接线装置上均安装有连接器;所述前区侧筒体和/或热室侧筒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射线的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上开设有供导体组件或者导体组件的延长导线穿过的通孔或凹槽;所述导体组件密封连接在固定装置上,导体组件的一端或者一端的延长导线伸出固定装置并穿过前区侧筒体内的屏蔽组件连接或者直接连接前区侧接线装置上的连接器;导体组件的另一端或者另一端的延长导线伸出固定装置并穿过热室侧筒体的屏蔽组件连接或者直接连接热室侧接装置上的连接器。本技术方案中,前区侧也称为热室外侧,为远离热室的一侧,热室侧为靠近热室的一侧,导体组件的延长导线是指导体组件内部的电缆,前区侧接线装置和热室侧接装置为接线面板或接线箱。本技术方案在热室外侧和热室内侧,导体组件或者其延长导线分别与热室外侧和热室内侧的连接器进行焊接或压接连接,并将完成连接的连接器安装在热室内外侧的接线面板或接线箱上,通过连接器的电气连接实现与热室内、外侧外部电缆可靠的电气连接。筒身内还设置有用于阻挡射线的屏蔽组件,屏蔽组件能够实现辐射防护,能有效保障热室外侧工作人员处于安全的辐射防护环境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组件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筒身内还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挡圈等,所述支撑杆穿过所有屏蔽组件并与固定装置相连,所有屏蔽组件通过支撑组件进行轴向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139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