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4048.X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8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太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29/12;E02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坡地 建筑 地下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应用在坡地建筑抗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集水单元和第二集水单元,第一集水单元位于坡地高处,第二集水单元位于坡地低处,第一集水单元和第二集水单元通过若干第一支管连通,第二集水单元通过给水管与市政管网连通;其优点是:减小了地下室底板长期受力不均而导致建筑容易造成差异沉降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地建筑抗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近海地区及陡坡上,给建筑主体的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抗浮设计带来挑战。沿海地区坡地建筑由于地势势能差存在着较大的地下水浮力,水压力不仅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威胁,而且在建筑使用阶段对地下室底板产生较大的向上的压力,由于地下水位的高度差使得地下室底板长期不均匀受力,容易造成建筑的差异沉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优点是:减小了地下室底板长期受力不均而导致建筑容易造成差异沉降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第一集水单元和第二集水单元,所述第一集水单元位于坡地高处,所述第二集水单元位于坡地低处,所述第一集水单元和第二集水单元通过若干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二集水单元通过给水管与市政管网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集水单元和第二集水单元通过第一支管连通,且第一集水单元高于第二集水单元,因而第一集水单元内的水便经第一支管流入第二集水单元内,再从市政管网排出,直至第一集水单元和第二集水单元内的水位一致,增加了地下室底板受到的水浮力的均匀性,从而减小了建筑容易差异沉降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集水单元包括若干沿地下室外墙排布的第一盲沟和第一检修井,各个所述第一检修井均串联在第一盲沟上;所述第二集水单元包括若干沿地下室外墙排布的第二盲沟和第二检修井,各个所述第二检修井均串联在第二盲沟上,所述第一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检修井和第一检修井连通,所述给水管与第二检修井连通,所述给水管高于第一支管与第二检修井的连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坡体内的地下水分别渗入第一盲沟和第二盲沟内,然后输入各自对应的第一检修井和第二检修井中,当第一检修井内的水位高于第二检修井时,第一检修井内的水便通过第一支管流入第二检修井内;当第二检修井内的水位超过给水管后,多余的水便经给水管流入市政管网内,方便灵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地下室底板上开设有供第一支管穿过的第一集水井,所述第一支管位于第一集水井内的部分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支管在第一阀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地下室底板上开设有第二集水井,所述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均与第二集水井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支管位于第一阀门与第一检修井之间部分淤泥沉积较多时,操作者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打开第二阀门,使得第一支管内的水经第二支管流入第二集水井中,第一支管该部分沉积的淤泥便随水流一起流入第二集水井中,之后操作者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三阀门,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完成第一支管的自清洗,保证了第一支管排水的流畅性,节省了人工清理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集水井外铺设有砖胎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胎膜起到了对第一集水井的加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集水井在砖胎膜外设有第二砂砾过滤层,所述第二砂砾过滤层外覆盖有第二土工布,所述第一集水井侧壁上设有刚性防水套管,所述刚性防水套管的一端穿进第二砂砾过滤层内,且穿进的一端包裹有第三土工布,所述刚性防水套管位于第三集水井内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40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防水女儿墙
- 下一篇:一种通信车内便于取放的天线杆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