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4048.X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8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太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29/12;E02D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坡地 建筑 地下室 结构 | ||
1.一种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水单元(1)和第二集水单元(2),所述第一集水单元(1)位于坡地高处,所述第二集水单元(2)位于坡地低处,所述第一集水单元(1)和第二集水单元(2)通过若干第一支管(31)连通,所述第二集水单元(2)通过给水管(4)与市政管网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单元(1)包括若干沿地下室外墙(5)排布的第一盲沟(11)和第一检修井(12),各个所述第一检修井(12)均串联在第一盲沟(11)上;所述第二集水单元(2)包括若干沿地下室外墙(5)排布的第二盲沟(21)和第二检修井(22),各个所述第二检修井(22)均串联在第二盲沟(21)上,所述第一支管(3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检修井(22)和第一检修井(12)连通,所述给水管(4)与第二检修井(22)连通,所述给水管(4)高于第一支管(31)与第二检修井(22)的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地下室底板(51)上开设有供第一支管(31)穿过的第一集水井(34),所述第一支管(31)位于第一集水井(34)内的部分设有第一阀门(311),所述第一支管(31)在第一阀门(31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管(32)和第三支管(33),所述第二支管(32)和第三支管(33)上分别设有第二阀门(321)和第三阀门(331),地下室底板(51)上开设有第二集水井(35),所述第二支管(32)和第三支管(33)均与第二集水井(3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井(34)外铺设有砖胎膜(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水井(34)在砖胎膜(52)外设有第二砂砾过滤层(53),所述第二砂砾过滤层(53)外覆盖有第二土工布(54),所述第一集水井(34)侧壁上设有刚性防水套管(55),所述刚性防水套管(55)的一端穿进第二砂砾过滤层(53)内,且穿进的一端包裹有第三土工布(551),所述刚性防水套管(55)位于第三集水井内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55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沟(11)包括渗水管(111)、混凝土垫层(112)和混凝土多孔砖层(113),所述混凝土垫层(112)的一端与地下室外墙(5)连接,所述渗水管(111)支撑在混凝土垫层(112)上,所述混凝土多孔砖层(113)罩在渗水管(111)外,所述混凝土多孔砖内侧填充有碎石过滤层(1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多孔砖层(113)外设有第一砂砾过滤层(115),所述第一砂砾过滤层(115)的上下两侧均覆盖有第一土工布(116),所述第二盲沟(21)与第一盲沟(11)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坡地建筑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修井(12)和第二检修井(22)内均设有爬梯(56)和高压水枪(57);所述第一检修井(12)和第二检修井(22)内壁在靠近地面的一端均设有液位传感器(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404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防水女儿墙
- 下一篇:一种通信车内便于取放的天线杆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