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87294.2 | 申请日: | 2019-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11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飞;赵辉;黄超;李复辉;刘力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成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10J3/52;C10J3/7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 地址: | 264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气化 装置 | ||
1.一种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炉体(2)和下炉体(3),上炉体(2)和下炉体(3)通过法兰夹持连接,所述上炉体(2)上方设有连通的下料装置(1)和汽水分离器(17)、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4)和煤位探测器(5),温度传感器(4)和煤位探测器(5)分别与控制中心(18)连接,所述下炉体(3)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破渣装置(8)、炉篦装置(9)、储渣仓(10)和螺旋输送器(11),所述破渣装置(8)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7),支撑安装板(7)一端上设有传动装置(6),传动装置(6)一端通过支撑安装板(7)与破渣装置(8)连接、另一端与电机电连接,所述储渣仓(10)上端与下炉体(3)固定连接、下端与螺旋输送器(11)固定连接,储渣仓(10)内设有贯穿储渣仓(10)侧壁和下炉体(3)侧壁的供风管道(13),供风管道(13)出气口位于炉篦装置(9)下方的圆心处,所述螺旋输送器(11)贯穿下炉体(3)侧壁,螺旋输送器(11)内端与储渣仓(10)下端固定连接、外端上设有出渣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1)包括由上而下连通的上煤仓(101)和储煤仓(103),上煤仓(101)和储煤仓(103)之间设有可连通的第一加煤阀(102),储煤仓(103)和上炉体(2)之间设有可连通的第二加煤阀(1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4)分为三层,每层四个,包括上层的传感器甲(41),中层的感器乙(42)和下层的传感器丙(43),所述传感器甲(41)、传感器乙(42)和传感器丙(43)呈螺旋状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甲(41)、传感器乙(42)和传感器丙(43)分别与控制中心(1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位探测器(5)分为三层,每层三个,包括上层的探测器甲(51)、中层的探测器乙(52)和和下层的探测器丙(53),所述探测器甲(51)、探测器乙(52)和和探测器丙(53)分别与控制中心(1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6)包括蜗轮(61)和蜗杆(62),蜗杆(62)通过电机带动蜗轮(61)转动,蜗轮(61)通过支撑安装板(7)带动破渣装置(8)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渣装置(8)包括上灰刀(81)和下灰刀(82),上灰刀(81)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7)上表面,下灰刀(82)均匀安装在支撑安装板(7)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篦装置(9)包括安装在下炉体(3)上的固定炉篦(91),固定炉篦(91)下方设有活动连接的浮动炉篦(92),浮动炉篦(92)位于固定炉篦(91)和储渣仓(1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管道(13)上设有水蒸气管道(15),水蒸气管道(15)位于下炉体(3)外侧面与风机(14)之间的供风管道(13)上,水蒸气管道(15)上设有水汽调节阀(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兰炭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管道(13)的出气口上设有五个出风口,其中一个位于圆心处,其余四个位于出气口与储渣仓(10)内侧壁之间,相邻两个的出风口之间的夹角为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成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成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729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补贴套管的膨胀管
- 下一篇:一种车内微环境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