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48VEV底盘的换电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60750.4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95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魏方勇;范从建;陈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48 vev 底盘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48VEV底盘的换电控制装置,其可以快速的进行新装电池组与其他电池组的电压平衡,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包括外部接口,所述外部接口用于连接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外部接口相连接的:电压采集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连接电池,用于采集电池电压信息;温度采集电路,所述温度采集电路采用温度传感器,其型号为其型号为CJZS‑006,用于采集温度;MOS电路,所述MOS电路连接电池,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MOS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MOS电路进行充放电,所述MOS驱动电路采用驱动芯片LTC70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48VEV底盘的换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自电动汽车问世以来,里程焦虑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新能源产业。随着快充时间过长的弊端初现,业内迫切能有一种有别于传统充电模式,在车身和电池价值分离基础上,为新能源汽车驾驶提供更稳定的保障。
于是,另辟蹊径的换电模式应运而生。快速换电能够更快的让电池电量由低变高,换电时还可以选择换整个电池包或者换其中部分组,换电模式优势颇多,除节省补电时间外,还能有效地对动力电池阶梯利用,在有偿回收利用后可降低电池成本,去除消费者对当前动力电池在寿命、经济性等方面的疑虑等方面,存在诸多积极意义
换电模式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电池利用率,然而,但是换电模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进行部分电池换电,换电后的电池组不同电池之间的电压不同,容易对电池造成损坏,需要进行新装电池组与其他电池组的电压平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48VEV底盘的换电控制装置,其可以快速的进行新装电池组与其他电池组的电压平衡,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48VEV底盘的换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接口,所述外部接口用于连接电池管理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外部接口相连接的:
电压采集电路,所述电压采集电路连接电池,用于采集电池电压信息;
温度采集电路,所述温度采集电路采用温度传感器,其型号为其型号为CJZS-006,用于采集温度;
MOS电路,所述MOS电路连接电池,用于对电池进行充放电;
MOS驱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MOS电路进行充放电,所述MOS驱动电路采用驱动芯片LTC700。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接口采用外部接口P1,外部接口P1的型号为SM8B-CPT-1A-1,外部接口P1的1端口接地。
进一步的,电池的正极连接串联的电阻R9、R10、R11、R12后接地,外部接口P1的8端口连接电阻R12与电阻R11之间,电池负极接地。
进一步的,外部接口P1的2端口连接温度传感器RT1后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RT1在连接电阻R7后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RT1在连接电阻R8后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MOS驱动电路包括充电驱动电路和放电驱动电路。
进一步的,放电驱动电路包括放电驱动芯片U2,其型号为LTC700,外部接口P1的6端口连接电阻R6后连接到放电驱动芯片U2的8端口,放电驱动芯片U2的1端口连接到外部接口P1的3端且在连接电容C2后接地,放电驱动芯片U2的7端口连接电容C8后接地,放电驱动芯片U2的17端口接地,放电驱动芯片U2的9、10端口均在连接电阻R5后连接到MOS电路的MOS管Q1的g极和MOS管Q2的g极且连接到电池的正极,MOS管Q1的 d极连接到MOS管Q2的d极,放电驱动芯片U2的12端在连接电容C6后和放电驱动芯片 U2的11端一起连接到MOS管Q2的s极和MOS管Q4的s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0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装置
- 下一篇:EVCU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