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散热的转子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58963.3 | 申请日: | 201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83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 发明(设计)人: | 方渝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璧山区中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德创至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5 | 代理人: | 陈先权 |
| 地址: | 40275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转子 汽车空调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散热的转子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包括转轴、线圈、过滤网和风扇,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的外侧连接有连接杆,且转子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连接支撑板,所述线圈缠绕在连接杆的外侧,且线圈的外侧包裹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底端与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在转轴的左右两侧均有设置,且转轴左侧的进气孔连接有气管,所述风扇设置在气管的中部,且气管的左侧设置有阀门。该高散热的转子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便于将线圈固定,增大转子内部的空气流动,便于直接降低转子的温度,便于增长转子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散热的转子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交通工具,在乘坐汽车时,都会打开汽车空调,增加舒适度,在汽车空调的工作过程中,要用到转子,转子的正常工作,便于汽车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
目前的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随着汽车空调的长时间工作,使得电机内部的转子受热,由于汽车空调用的转子大多体积小,不便于散热,降低了转子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散热的转子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散热的转子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随着汽车空调的长时间工作,使得电机内部的转子受热,由于汽车空调用的转子大多体积小,不便于散热,降低了转子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散热的转子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包括转轴、线圈、过滤网和风扇,所述转轴的外侧设置有转子本体,且转轴的左侧开设有进气孔,并且转轴的右侧开设有出气孔,所述转子本体的外侧连接有连接杆,且转子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连接支撑板,且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线圈缠绕在连接杆的外侧,且线圈的外侧包裹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底端与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在转轴的左右两侧均有设置,且转轴左侧的进气孔连接有气管,所述风扇设置在气管的中部,且气管的左侧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转轴呈中空结构,且转轴通过连接孔与连接杆连通,并且转轴与转子本体固定连接呈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子本体的外侧等角度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内部左右对称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呈弧形结构,且支撑板单体之间构成圆形结构,并且支撑板单体之间为不接触设置。
优选的,所述线圈均匀缠绕在支撑板的外侧,且线圈与防护罩之间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管包裹在转轴左侧的过滤网的外侧,且气管通过轴承与转轴构成转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散热的转子汽车空调系统用转子,便于将线圈固定,增大转子内部的空气流动,便于直接降低转子的温度,便于增长转子的使用寿命;
1.设置了转轴、连接孔和通孔,转轴呈中空结构,便于气体通入转轴的内部,连接孔与转轴连通,便于将转轴中的气体分散,连接孔与通孔连通,便于将气体散出,便于转子与空气接触,增大转子内部的空气流动,方便转子散热;
2.设置了防护罩和固定柱,防护罩便于将线圈包裹,避免转子转动时线圈出现晃动,便于转子的稳定工作,固定柱设置在防护罩的两端,便于固定防护罩,且便于转子本体的安装稳定;
3.设置了过滤网和气管,气管与转轴连通,且气管与转轴构成转动结构,便于转子本体的转动,也便于在风扇的作用下加快气体的流动,便于转子的冷却散热,增加转子的使用寿命,转轴两端的过滤网便于隔绝粉尘,便于转子本体的工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璧山区中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璧山区中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58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