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弯梁安装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3619.0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58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庞庆;曾庆伟;吴桂明;苏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9 | 分类号: | B62D2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袁路雅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弯梁 安装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下弯梁安装组件,包括下弯梁本体、车身左大梁、车身右大梁、防撞梁以及两个弯梁连接组件,两个所述弯梁连接组件下端部分别与下弯梁本体左右端部连接,两个所述弯梁连接组件中部分别由下向上逐渐向内倾斜延伸,两个所述弯梁连接组件上端部分别与对应的车身左大梁前端部和车身右大梁前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梁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车身左大梁前端上侧和车身右大梁前端上侧,所述下弯梁本体与所述防撞梁下上对应设置,散热器可拆卸式连接在下弯梁本体上。本实用新型一种下弯梁安装组件,该结构提高下弯梁本体的平台化率,满足不同尺寸的散热器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弯梁安装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下弯梁区域平台化的下弯梁安装组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般汽车的下弯梁01为水平布置在左大梁02下侧和右大梁03下侧之间,防撞梁05水平固定在左大梁02和右大梁03之间,前端散热器的宽度受到左大梁02与右大梁03宽度限制,仅能布置宽度尺寸小于左大梁02和右大梁03间距的散热器,且为了提高散热器安装点的动刚度需要加大加厚下弯梁连接板04和加强板,不利于车身轻量化;下弯梁平直,由于外造型的相关布置,下弯梁01需要增加护板、主动进气格栅、前保安装等支架,成本高且不利于防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下弯梁本体的平台化率,满足不同尺寸的散热器安装的下弯梁安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弯梁安装组件,包括下弯梁本体、车身左大梁、车身右大梁、防撞梁以及两个弯梁连接组件,两个所述弯梁连接组件下端部分别与下弯梁本体左右端部连接,两个所述弯梁连接组件中部分别由下向上逐渐向内倾斜延伸,两个所述弯梁连接组件上端部分别与对应的车身左大梁前端部和车身右大梁前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梁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车身左大梁前端上侧和车身右大梁前端上侧,所述下弯梁本体与所述防撞梁下上对应设置,散热器可拆卸式连接在下弯梁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弯梁安装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下弯梁本体纵向截面呈向上开口的“几”字形,所述下弯梁本体左右两端分别为向上抬起的抬起部,两个所述弯梁连接组件下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抬起部末端上侧。
所述抬起部末端距离所述下弯梁本体下侧垂直高度不小于40mm。
所述下弯梁本体、抬起部、防撞梁和两个弯梁连接组件纵向截面呈六边形。
两个所述弯梁连接组件分别包括弯梁连接组板和弯梁加强组板,所述弯梁加强组板纵向截面呈“[”形,所述弯梁连接组板纵向截面呈“]”形,所述弯梁连接组板由下向上纵向延伸固定在所述弯梁加强组板内侧,所述弯梁连接组板与所述弯梁加强组板左右对应设置,所述弯梁连接组板与所述弯梁加强组板之间为腔体,所述弯梁连接组板中部由下向上逐渐向内倾斜延伸,所述车身左大梁前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弯梁连接组板上端部和弯梁加强组板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身右大梁前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弯梁连接组板上端部和弯梁加强组板上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弯梁本体左端部上侧分别与对应的弯梁连接组板下端部和弯梁加强组板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弯梁本体右端部上侧分别与对应的弯梁连接组板下端部和弯梁加强组板下端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36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