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19468.1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9/10 | 分类号: | A61M39/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1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落 启闭 胸腔 引流 接管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本连接管包括中间开关管段以及防拽管段,防拽管段的外侧管端则分别固接有用于同轴固接胸腔引流管出液口以及进液管进液口的两组连接管段,中间开关管段、防拽管段及连接管段彼此同轴,以使得引流液可由胸腔引流管出液口并经由中间开关管段及相应防拽管段及连接管段管腔而引流至进液管进液口处;防拽管段包括可轴向伸缩的波纹管以及位于波纹管管腔内的“S”状的连接软管,且波纹管及连接软管的两管端分别固接连接管段与中间开关管段的相邻端面。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便捷化的实现临床的引流瓶乃至引流袋的快速更换作业,同时还具备防脱拽功能,利于临床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创伤外科、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一般通过手术在胸腔切口后,将胸腔引流管置入切口内或通过穿刺方式将胸腔引流管置入胸腔内,以便将将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引流至体外。为了防止引流过程中的液体回流,目前均是将胸腔引流管的出液口连接引流瓶或引流袋的进液管,进液管的出液口则位于引流瓶或引流袋液面以下以便进行水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在用引流瓶储液时,由于容积限制,需要频繁换瓶。为防止胸腔引流管与外界相通,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也即使用钳头分别夹住胸腔引流管及进液管,取下胸腔引流管接头,移去引流瓶,再将胸腔引流管接到新的引流瓶处的进液管上,最后打开止血钳。若为有齿钳,其齿端需还必须包裹纱布或胶套,以防止夹管时导致引流管破裂、漏气,整个操作流程极为费时费力。而一旦夹持不牢靠,更会有短暂的时间空隙增加了液体回流的几率,存在使用安全问题。其二,两段管体之间,有连接必然就存在连接紧密度问题。现有的胸腔引流管通过自身管头而插入引流瓶或引流袋的进液管的进液口处,时常发生因插接不紧密而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等现象。此外,上述插接结构,也易受外界影响发生较大幅度的晃动和拉扯,最终给临床患者的引流使用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其不仅能便捷化的实现临床的引流瓶乃至引流袋的快速更换作业,同时还具备防脱拽功能,使用便捷性更高,利于临床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本连接管包括具备管腔通断功能的中间开关管段以及分置于中间开关管段两管端处的防拽管段,两组防拽管段的外侧管端则分别固接有用于同轴固接胸腔引流管出液口以及进液管进液口的两组连接管段,中间开关管段、防拽管段及连接管段彼此同轴,以使得引流液可由胸腔引流管出液口并经由中间开关管段及相应防拽管段及连接管段管腔而引流至进液管进液口处;所述防拽管段包括可轴向伸缩的波纹管以及位于波纹管管腔内的“S”状的连接软管,且波纹管及连接软管的两管端分别固接连接管段与中间开关管段的相邻端面。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段外形呈缩颈轴状,以连接管段的用于连接胸腔引流管出液口以及进液管进液口的一端为外端部,连接管段的缩颈段为由外端部至内端部直径逐渐减小的两段式阶梯轴状,且该缩颈段的大轴径段与小轴径段之间的轴肩为锥面过渡结构;缩颈段上套设有箍紧圈,所述箍紧圈与缩颈段的大轴径段之间间隙构成用于夹紧胸腔引流管及进液管管端的夹持间隙。
优选的,所述箍紧圈为O型橡胶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9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