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19468.1 | 申请日: | 2019-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8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39/10 | 分类号: | A61M39/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 地址: | 23001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脱落 启闭 胸腔 引流 接管 | ||
1.一种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本连接管包括具备管腔通断功能的中间开关管段(10)以及分置于中间开关管段(10)两管端处的防拽管段(20),两组防拽管段(20)的外侧管端则分别固接有用于同轴固接胸腔引流管出液口以及进液管进液口的两组连接管段(30),中间开关管段(10)、防拽管段(20)及连接管段(30)彼此同轴,以使得引流液可由胸腔引流管出液口并经由中间开关管段(10)及相应防拽管段(20)及连接管段(30)管腔而引流至进液管进液口处;所述防拽管段(20)包括可轴向伸缩的波纹管(21)以及位于波纹管(21)管腔内的“S”状的连接软管(22),且波纹管(21)及连接软管(22)的两管端分别固接连接管段(30)与中间开关管段(10)的相邻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段(30)外形呈缩颈轴状,以连接管段(30)的用于连接胸腔引流管出液口以及进液管进液口的一端为外端部,连接管段(30)的缩颈段为由外端部至内端部直径逐渐减小的两段式阶梯轴状,且该缩颈段的大轴径段(31)与小轴径段(32)之间的轴肩为锥面过渡结构;缩颈段上套设有箍紧圈(40),所述箍紧圈(40)与缩颈段的大轴径段(31)之间间隙构成用于夹紧胸腔引流管及进液管管端的夹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紧圈(40)为O型橡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开关管段(10)包括同轴布置的左管段(11)及右管段(12),左管段(11)的左端面及右管段(12)的右端面分别固接一组防拽管段(20),左管段(11)的右端面同轴的轴向凸设有直径小于左管段(11)直径的凸台(11a),凸台(11a)的顶端同轴的径向设置环形凸起(11b);右管段(12)的左端面则同轴的轴向凹设有用于沉孔(12a),沉孔(12a)孔径等于环形凸起(11b)直径;沉孔(12a)的孔口处径向布置内翻边(12b)且内翻边(12b)的孔径等于凸台(11a)直径;环形凸起(11b)与左管段(11)轴肩之间的凸台(11a)处径向贯穿设置连通孔(11c),内翻边(12b)与沉孔(12a)孔底面之间的沉孔(12a)孔壁处设置安装孔(12c);所述中间开关管段(10)具备开启及关闭两种位置状态:当中间开关管段(10)处于开启状态时,内翻边(12b)与环形凸起(11b)之间在轴向上存有引流间隙(13),以使得引流液由胸腔引流管出液口引入后,依次经由左端的连接管段(30)管腔、左端的防拽管段管腔、左管段(11)管腔、连通孔(11c)、引流间隙(13)、安装孔(12c)、孔道(12d)至右端的连接管段(30)管腔、右端的防拽管段(20)管腔、右端的连接管段(30)管腔而引流至进液管进液口处;此时中间开关管段(10)处于关闭状态,左管段(11)与右管段(12)彼此作相离动作,直至内翻边(12b)与环形凸起(11b)在轴向上彼此面贴合,此时内翻边(12b)的孔壁封堵连通孔(11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可启闭式胸腔引流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段(11)的外壁处凹设有第一定位孔(11d)及第二定位孔(11e),两组定位孔沿左管段(11)轴线依序布置;右管段(12)外壁处通过扭簧式铰接轴(15)而铰接有定位杆(14),以使得定位杆(14)与右管段(12)间形成弹簧夹结构,此时定位杆可相对左管段外壁而产生弹性夹持动作;定位杆(14)外形呈“7”字状且其短杆段构成用于配合相应定位孔的钩头(14a),当中间开关管段(10)处于开启状态时,此时定位杆(14)的咬合端处的钩头(14a)卡嵌于第一定位孔(11d)处;当中间开关管段(10)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定位杆(14)产生铰接动作并脱离第一定位孔(11d),并沿左管段(11)轴线方向滑动至第二定位孔(11e)处,最终在铰接作用下钩头(14a)卡入第二定位孔(11e)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946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