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内拉手、车门、车身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8510.6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96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启富;韩宇;侯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春生五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E05B77/38;E05B79/06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黄国豪 |
地址: | 5190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拉手 车身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拉手、车门、车身及汽车,车门内拉手包括座体、销轴、拉手、弹簧和轴套,座体具有容纳腔,销轴固定安装在座体上并贯穿容纳腔,拉手设置在容纳腔内,拉手的固定端绕销轴的轴线与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弹簧套设在销轴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座体、拉手的固定端抵接,轴套套装在销轴上,弹簧套设在轴套上,轴套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座体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卡扣,多个连接卡扣沿容纳腔的周向分布,且多个连接卡扣位于容纳腔的开口处。及设计有该车门内拉手的车门、车身和汽车。车门内拉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且使用无异响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门内拉手、以及设置有该车门内拉手的车门、车身和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车门其内外部通常都会安装拉手,以便打开车门。目前,车内拉手主要包括座体、拉手、销轴和弹簧,拉手通过弹簧可转动地安装在座体上,弹簧套装在销轴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拉手和座体抵接。然而,现有的车门内拉手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异响,尤其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异响更为明显,而造成车门内拉手发出异响的原因是由于销轴和弹簧之间等五金件相互摩擦造成的。
针对车门内拉手异响问题,现有的做法是直接向销轴添加润滑剂,以降低销轴与弹簧之间的摩擦。虽然直接向销轴添加润滑剂虽然能有较为有效的缓解异响问题,但是却需要隔段时间就向销轴添加润滑剂,且润滑剂不但会给车内留下油渍,还会导致油渍的气味充满车厢,影响乘车环境,降低乘客的乘车舒适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且使用无异响的车门内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上述车门内拉手的的车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上述车门的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上述车身的汽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内拉手,包括座体、销轴、拉手和弹簧,座体具有容纳腔,销轴固定安装在座体上并贯穿容纳腔,拉手设置在容纳腔内,拉手的固定端绕销轴的轴线与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弹簧套设在销轴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座体、拉手的固定端抵接,其中,车门内拉手还包括轴套,轴套套装在销轴上,弹簧套设在轴套上,轴套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座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和多个连接卡扣,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布在座体的外周壁上,多个连接卡扣沿容纳腔的周向分布,且多个连接卡扣位于容纳腔的开口处。
由上可见,轴套将销轴和弹簧隔开,避免了销轴与弹簧直接接触,从而防止销轴与弹簧之间产生摩擦并产生声响。而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制成轴套,能够使得轴套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从而避免轴套与销轴之间因摩擦和产生声响、避免轴套与弹簧之间因摩擦而产生声响。此外,座体上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部用于座体与车门内的钣金连接、多个连接卡扣用于座体与车门的内饰板进行连接。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容纳腔包括安装部、装饰部和限位部,限位部设置在安装部和装饰部之间,销轴设置在安装部内,拉手的自由端位于装饰部内,车门内拉手还包括缓冲柱,缓冲柱安装在限位部上,拉手与缓冲柱邻,缓冲柱由弹性材料制成。
由上可见,缓冲柱能够对回弹时的拉手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避免拉手直接撞击座体,防止拉手和/或座体损坏。
进一步的方案是,拉手的固定端上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朝向容纳腔的底部延伸并贯穿安装部,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拉索安装槽。
由上可见,拉索安装槽用于与拉索端头连接,使得当乘客扳动拉手时,拉手能够拉索安装槽拉拽拉索,从而使拉索驱动车门锁打开。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座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卡槽,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合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春生五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春生五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8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