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化硅倒T形掩蔽层结构的MOSFET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3260.7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79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庆文;张玉明;白瑞杰;汤晓燕;袁昊;何艳静;何晓宁;韩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336;H01L29/78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掩蔽 结构 mosfet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倒T形掩蔽层结构的MOSFET器件,该MOSFET器件包括:栅介质层;基区,位于所述栅介质层的两侧;掩蔽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的下表面;漂移层,位于所述基区和所述掩蔽层的下表面;衬底层,位于所述漂移层的下表面;漏极,位于所述衬底层的表面;多晶硅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的内表面;栅极,位于所述多晶硅层的上表面。第一源区,位于所述基区的部分区域的上表面;第二源区,位于所述基区的其余区域的上表面;源极,位于所述第一源区和所述第二源区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的这种MOSFET器件,通过槽栅底部的P+型掩蔽层,改变了栅介质层拐角处的电场分布,降低了器件拐角处的电场集中,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倒T形掩蔽层结构的MOSFET器件。
背景技术
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较高的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和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等优良物理和化学特性,适合制作高温,高压,大功率,抗辐照的半导体器件。在功率电子领域中,功率MOSFET 器件已被广泛应用,它具有栅极驱动简单,开关时间短等特点。
在传统的槽栅结构MOSFET中,栅介质层拐角处电场集中导致栅介质层击穿,使得器件在低于额定击穿电压下发生击穿,严重影响到器件的正向阻断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化硅倒T形掩蔽层结构的MOSFET器件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化硅倒T形掩蔽层结构的 MOSFET器件,包括:
栅介质层;
基区,位于所述栅介质层的两侧;
掩蔽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的下表面;
漂移层,位于所述基区和所述掩蔽层的下表面;
衬底层,位于所述漂移层的下表面;
漏极,位于所述衬底层的表面;
多晶硅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的内表面;
栅极,位于所述多晶硅层的上表面;
第一源区,位于所述基区的部分区域的上表面;
第二源区,位于所述基区的其余区域的上表面;
源极,位于所述第一源区和所述第二源区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层为N型掺杂的SiC衬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衬底层的掺杂浓度为 5×1018~1×1020/cm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掩蔽层为截面为倒T形的P型掩蔽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掩蔽层的掺杂元素为B元素或Al 元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B元素或者所述Al元素的掺杂浓度均为1×1018~5×1018/cm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源区的掺杂元素为B元素或者Al元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源区的掺杂元素为P元素或者N元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晶硅层的掺杂元素为B元素或者Al元素,所述B元素或者所述Al元素的掺杂浓度均为1×1019~1×1020/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32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风柜升降玻璃视窗用的组合滑道
- 下一篇:一种便于消毒的多功能粉刺针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