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身支柱饰板的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88778.1 | 申请日: | 2019-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1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易咏梅;蔡勇 |
| 地址: | 2155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身 支柱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身支柱饰板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上饰板下部的上弯折部和设置在下饰板上部的下弯折部。其中,上弯折部朝向车身支柱的内部偏置后平行于上饰板的其余部分向下延伸。下弯折部与下饰板的内壁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被构造成能够供上弯折部可靠地抵接于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下饰板利用其容纳空间能够便捷地套合至上饰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的支撑柱,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身支柱饰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产品的支撑柱(如B柱等)由上、下饰板装配而成。目前市场上支撑柱的上、下饰板之间主要通过直接彼此卡接的形式而紧固。对于该类饰板,为保证上、下饰板的各对卡接结构之间均卡接到位,工人需要具备较好的装配技术。此外,为达到上、下饰板的设计面差要求,当前支撑柱的卡接结构的强度、尺寸精度需要满足较高要求,而这又会导致工人难以控制上、下饰板之间的装配质量。在装配质量不高的情况下,支撑柱的会呈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方便、快速地将支撑柱的上、下饰板彼此固定的连接结构,其同时能够保证支撑柱的上饰板和下饰板之间的面差容易地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车身支柱饰板的连接结构来实现。该连接结构能够将车身支柱的上饰板和下饰板卡合在一起,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饰板下部的上弯折部和设置在所述下饰板上部的下弯折部。所述上弯折部朝向所述车身支柱的内部偏置后平行于所述上饰板的其余部分向下延伸。所述下弯折部与所述下饰板的内壁形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被构造成能够供所述上弯折部可靠地抵接于其中。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弯折部与所述下饰板的内壁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且所述上弯折部的下端部包括朝向下弯折部的内壁延伸的抵接部,当所述下饰板利用所述容纳空间套合至所述上饰板时,所述抵接部能够抵接所述下弯折部的所述内壁。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饰板的所述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被构造成能够沿所述上饰板的厚度方向抵接所述上弯折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弯折部的朝向所述下饰板的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被构造成能够沿所述上饰板的高度方向抵接所述上弯折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下饰板的横截面均大致呈U形,且包括构成U形横截面的两个侧边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以及位于U形横截面底部的中间部分,其中,所述上饰板的所述左侧部分、右侧部分和所述中间部分分别设有所述上弯折部,所述下饰板设有与所述上弯折部对应的下弯折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筋位于所述下饰板对应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内壁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限位筋位于所述下弯折部对应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内壁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筋和/或第二限位筋为由上至下延伸的长条形限位筋。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一限位筋之间彼此平行,且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筋之间的间距D1满足条件:15mm≤D1≤20mm。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彼此平行,且相邻的所述第二限位筋的间距D2满足条件:15mm≤D1≤20mm。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下饰板为一体件,所述下弯折部与所述下饰板为一体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观致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87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侧向力机构的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喷涂粉末的自动筛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