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震滑板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88657.7 | 申请日: | 2019-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1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哈士奇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3/06 | 分类号: | B62K3/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郝传鑫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缓震滑板车,涉及滑板车领域。缓震滑板车包括前车架、转动连接前车架的后梁体、安装在后梁体上侧的踏板以及后轮,踏板向后悬伸出后梁体的尾部,后轮转动安装在踏板的后端,后梁体的尾部与所述踏板铰接,且铰接轴线沿滑板车的横向宽度方向延伸,踏板的前部与后梁体之间还设有用于缓冲踏板相对后梁体转动的避震结构。仅通过一处避震结构便可将来自前轮和后轮的震动能量抵消,踏板本身形成以铰接位置为支点、以踏板的后段部分为动力臂、以踏板的前段部分为阻力臂的杠杆结构,通过阻力臂和避震结构对踏板产生的震动力矩进行有效抵消,对避震结构的强度要求更低,安装操作方便,保证了滑板车的整体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震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一种简单易学、方便携带的代步工具,滑板车通常会在户外使用,道路的平整度较差使得滑板车的缓震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性能。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7140087A、申请公布日为2017.09.0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并具体公开了电动滑板车包括车身踏板、安装在车身踏板前侧的车头部和通过支架安装在车身踏板后侧的车后轮,车身踏板和车后轮之间设有避震结构,避震结构包括弹簧,弹簧位于车身踏板上方并斜设在车身踏板和车轮之间。通过在车后轮和车身踏板之间斜向设置弹簧来作为避震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电动滑板车的避震效果。
通过车后轮处的弹簧仅能够消除车后轮与地面接触所产生的振动,而在车前轮处也需要设置相应的避震结构以消除车前轮所产生的振动。但是,在前、后轮处分别设置避震结构会造成避震结构的数量多,无疑会增加滑板车的结构复杂程度,对避震结构的强度要求高以及装配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缓震滑板车,以解决在滑板车的前、后轮处分别设置避震结构,会造成避震结构的数量多,增加滑板车的结构复杂程度,对避震结构的强度要求高以及装配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缓震滑板车的技术方案为:
缓震滑板车包括前车架、转动连接前车架的后梁体、安装在后梁体上侧的踏板以及后轮,所述踏板向后悬伸出后梁体的尾部,所述后轮转动安装在踏板的后端,所述后梁体的尾部与所述踏板铰接,且铰接轴线沿滑板车的横向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踏板的前部与后梁体之间还设有用于缓冲踏板相对后梁体转动的避震结构。
有益效果:踏板向后悬伸出后梁体的尾部且在踏板的后端安装后轮,后梁体的尾部为踏板铰接,当乘骑者站立在踏板上,踏板相对于后梁体绕铰接位置发生转动,并通过避震结构弹性支撑乘骑者,行驶经过路面的不平整部分时,经过避震结构的弹性变形可吸收大部分车轮处产生的震动,而且仅通过一处避震结构便可将来自前轮和后轮的震动能量抵消,踏板本身形成以铰接位置为支点、以从后轮的轮轴到铰接位置之间的部分为动力臂、以从避震结构连接点到铰接位置之间的部分为阻力臂的杠杆结构,通过阻力臂和避震结构对踏板产生的震动力矩进行有效抵消,对避震结构的强度要求更低,在踏板与后梁体之间安装操作方便,保证了滑板车的整体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了避震结构的可靠性,所述避震结构包括中间的伸缩件和套设在伸缩件外的圆柱压簧,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踏板、后梁体铰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本体、连接在踏板本体后部且间隔布置的两个支撑臂,所述两个支撑臂之间的间隔形成供后轮转动装配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了支撑臂具有更好的竖向结构强度,避免了因支撑能力不足而折弯变形,所述两个支撑臂为板面处于竖向平面中的条状板件。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踏板的结构整体性,所述踏板本体的宽度两侧边缘设有向下翻折的翻沿,且两侧翻沿与所述支撑臂平滑过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哈士奇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哈士奇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8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粉煤灰制备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油水连续分离结构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