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7829.9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2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曾颀尧;陈柏松;汪琼;邢琨;冷鑫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32 | 分类号: | H01L33/32;H01L33/06 |
代理公司: | 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文杰;李双皓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衬底 氮化镓结构层 掺杂 多量子阱结构层 本实用新型 二维结构 发光效果 层级 遮盖 | ||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1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02)和第二表面(104);
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
掺杂镁的氮化镓结构层(300),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
N型氮化镓层(400),覆盖所述掺杂镁的氮化镓结构层(300);
多量子阱结构层(500),覆盖所述N型氮化镓层(400);
P型氮化镓层(600),覆盖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镁的氮化镓结构层(300)包括:
第二U型氮化镓层(310),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
第一掺杂镁的氮化镓层(320),覆盖所述第二U型氮化镓层(3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发光二极管(10)的层叠方向,所述第一掺杂镁的氮化镓层(320)的镁含量逐渐升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镁的氮化镓层(320)的镁含量呈线性变化或阶梯性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镁的氮化镓结构层(300)包括:
第二U型氮化镓层(310),覆盖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
掺杂镁的氮化镓循环层(330),覆盖所述第二U型氮化镓层(3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镁的氮化镓循环层(330)包括多个第三U型氮化镓层(332)和第二掺杂镁的氮化镓层(334),所述第三U型氮化镓层(332)和所述第二掺杂镁的氮化镓层(334)交错层叠构成所述掺杂镁的氮化镓循环层(3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层(700),覆盖所述第一表面(102),所述缓冲层(700)设于所述衬底(100)与所述第一U型氮化镓层(20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U型氮化镓层(800),覆盖所述掺杂镁的氮化镓结构层(300),所述第四U型氮化镓层(800)设置于所述掺杂镁的氮化镓结构层(300)和所述N型氮化镓层(40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应力释放层(900),覆盖所述N型氮化镓层(400),所述应力释放层(900)设置于所述N型氮化镓层(400)和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量子阱结构层(500)包括层叠的量子阱层(510)和量子垒层(520);所述量子阱层(510)包括铟镓氮层;所述量子垒层(520)包括掺杂硅的氮化镓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德豪润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78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 下一篇:一种电流均匀的LED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