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深井救援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68352.X | 申请日: | 2019-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8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力;周玉龙;吴心玉;方宏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深井 救援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慧深井救援机器人,包括工作台和机器人机体,所述机器人机体位于工作台的下方,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前后端的位置均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且延伸杆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底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上方设置有堵塞,且堵塞与限位柱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侧底端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本实用新型,能够调节工作台两侧的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使该机器人适应不同大小口径的深井,同时提高机器人机体上升的平稳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深井救援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老式水井和灌溉水井,一些工地和矿区也存在作业后没有及时回填的矿井和桩井,有时由于对这些具有安全隐患的各种井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或人为破坏从而造成这些井的井口处于露天状态,致使多起人员落井事故发生,并且很多深井的口径通常比较小,没有专门的救援设备使得救援人员救助困难、不及时、进展迟缓,造成被困人员的生命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产生严重的伤害。
对比中国专利CN201820139660.1公开了一种深井探测救援机器人,由井上工作单元与井下工作单元构成,其中井上工作单元由起吊装置、监控系统及操控系统构成;井下工作单元由机器人机体、ARM开发电路模块、照明装置、摄像装置、供氧装置、应急物品箱构成,所述井上工作单元与所述井下工作单元通过缆绳连接;所述监控系统与所述摄像装置通过无线网连接;所述照明装置、摄像装置、供氧装置、应急物品箱安装于所述机器人机体上;所述机器人机体由机架、可形变机械脚、夹抱装置组成,其特点是能够快速救援、实时监测、实用性强。
但是上述救援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其难以根据口径的大小调节缆绳下落的位置,进而影响机器人机体位于深井内部的位置,使其难以适应不同大小口径的深井,影响其使用范围。
为此,提出一种智慧深井救援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深井救援机器人,能够调节工作台两侧的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使该机器人适应不同大小口径的深井,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提高机器人机体上升的平稳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深井救援机器人,包括工作台和机器人机体,所述机器人机体位于工作台的下方,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外表面靠近前后端的位置均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杆,且延伸杆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表面底端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上方设置有堵塞,且堵塞与限位柱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外表面靠近两侧底端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台,且支撑台的上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电机,两个所述电机之间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缠绕有贯穿在工作台中间位置的缆绳,且缆绳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分吊绳,四个所述分吊绳远离固定盘的一端分别贯穿在机器人机体的四个边角位置并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机器人机体的上端外表面靠近边角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外表面靠近边角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固定杆。
将根据深井的口径确定延伸杆需要延伸的长度,并在螺纹的作用下,将固定杆贯穿工作台与堵塞对齐,并将固定杆旋转压缩弹簧,带动堵塞下移进入固定槽中,使堵塞与固定槽的槽口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固定杆可转动插接在固定槽的内部,进而将延伸杆固定在收纳槽中,从而能够调节工作台两侧的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进而使该机器人适应不同大小口径的深井,扩大其使用范围,对于未插入固定杆的固定槽,其中的弹簧处于自由伸缩状态,使得堵塞的上端外表面与固定槽的口径相持平,从而对位于工作台外部的延伸杆上的固定槽进行防尘,防止其内部进入杂质对下次调节延伸杆的长度造成影响,提高其使用性能。
优选的,所述堵塞上端外表面的形状与固定槽槽口的形状相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8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出发可控硅控制单元
- 下一篇:一种组合钢管混凝土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