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亮度的超薄侧入式背光源LED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62961.4 | 申请日: | 201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7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如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K9/235 | 分类号: | F21K9/235;F21K9/61;F21K9/68;F21K9/69;F21K9/238;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蔡奂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亮度 超薄 侧入式 背光源 led 封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亮度的超薄侧入式背光源LED封装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右侧安装有导光板,所述基座右侧中部且位于导光板内安装有LED芯片,所述导光板底部安装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底部安装有背板,所述导光板顶部安装有扩散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射板的30°凹槽夹角即可将光线向上折射,再通过扩散片的20°凹槽夹角即可将光线向内侧集中照射,此类折射方式能够有效的将其光源进行聚集,从而损失照射范围提高亮度,且本封装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提升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入式背光源LED封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亮度的超薄侧入式背光源LED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LED封装是指发光芯片的封装,相比集成电路封装有较大不同,LED的封装不仅要求能够保护灯芯,而且还要能够透光,所以LED的封装对封装材料有特殊的要求。
但是现有的高亮度的超薄侧入式背光源LED封装结构起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工序繁琐,使其成本增加,同时亮度大小有限,无法起到较好高亮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亮度的超薄侧入式背光源LED封装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亮度的超薄侧入式背光源LED封装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右侧安装有导光板,所述基座右侧中部且位于导光板内安装有LED芯片,所述导光板底部安装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底部安装有背板,所述导光板顶部安装有扩散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LED芯片外圈且位于导光板内安装有凹型反射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射片为凹型设计,且夹角大小为30°所述扩散片为凹型设计,且夹角大小为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扩散片、反射片和背板右端安装有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左端上侧安装有正极端子,所述基座左端下方安装有负极端子,所述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分别与LED芯片的正负极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射板的30°凹槽夹角即可将光线向上折射,再通过扩散片的20°凹槽夹角即可将光线向内侧集中照射,此类折射方式能够有效的将其光源进行聚集,从而损失照射范围提高亮度,且本封装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提升亮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凹型反射片将其光源向导光板内进行折射,从而避免光源向上下两侧出现扩散,提高导光效果,避免导光板后端出现光源不足的状况。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亮度的超薄侧入式背光源LED封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亮度的超薄侧入式背光源LED封装结构的右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LED芯片;3、凹型反射片;4、导光板;5、扩散片;6、背板;7、反射片;8、侧板;9、正极端子;10、负极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如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如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629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装快换多功能梳齿板伸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滤光片的单LCD的投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