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速机单边加载测试用组合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50039.3 | 申请日: | 2019-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2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黎洪林;许传贺;郭栋;云茂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25 | 分类号: | G01M13/025 |
代理公司: | 50221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魏毅宏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装置 升降装置 安装板 减速机 底座 本实用新型 传动电机 固定座 传动连接轴 便于安装 固定连杆 加载测试 加载试验 位置连接 组合工装 固定板 可移动 台板 下端 紧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速机单边加载测试用组合工装,包括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上设有传动电机(11)、传动连接轴(12)、安装板(21)和固定板(22),在该安装板(21)与传动电机(11)之间还设有固定座(31),在所述固定座(31)上设有传送装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下端设有固设在底座(1)上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传送装置的对应位置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传送装置和升降装置便于安装减速机到安装板上,设置可移动的台板和固定连杆以适应多规格的减速机安装,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便捷,加载试验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速机单边加载测试用组合工装。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减速机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核心部件,其性能也需要进行检测检验,前置前驱减速机通常集成了减速齿轮和差速器,其一个输入通常对应两个输出,如果需要对其进行测试,需要对输入输出都需要进行控制,即测试台架需要三个电机端进行测试控制,这将造成台架制造成本的大幅度提升,而且采用三电机控制,需要将减速机两输出端控制到完全同步,否则将造成差速从而造成扭矩波动,这对电机控制策略也是极大的考验,现目前采用的单边加载测试通常将差速器焊死,来达到单边加载的目的,但这样将对被试件造成不可逆损伤,经过一次测试后,只能报废处理,造成测试成本的极大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便于减速机加载测试,又能避免差速器受损的减速机单边加载测试用组合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减速机单边加载测试用组合工装,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传动电机,另一端设有活动设在底座上的传动连接轴;在所述传动电机和传动连接轴之间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有通孔,该传动连接轴伸入通孔中,且传动连接轴的中心所在平面与通孔的中心所在平面齐平,该安装板的一侧设有固定块,在所述固定块上竖直设有条形槽,在该条形槽内穿设有固定连杆;在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固定板,在该安装板与传动电机之间还设有固定座,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传送装置,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下端设有固设在底座上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传送装置的对应位置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传动电机连接减速机的输入端,传动连接轴连接减速机的输出端,由于要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减速机加载测试,当不同规格减速机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时,传动连接轴是活动设置的,即是位置可调的,传动连接轴在安装板中部的通孔中横向移动,直到对准对应规格减速机的输出端并连接;同理,不同规格的减速机差速器的规格也不同,但仅限于直径的不同,对差速器的锁死,只需要在竖直方向可调整锁死位置即可,故在对应减速机的输入端位置设置固定块,并在固定块上设置穿设有固定连杆的条形槽;另外,由于减速机质量较重,空间移动很费力,为了便于安装固定到安装板上,首先设置有传送装置,便于搬移减速机到撑板上,其次设有升降装置,便于把连接着减速机的固定板连接固定到安装板上,反之,利用传送装置和升降装置也便于从安装板上拆取减速机,使用省力,提高了试验的操作安全性,结构简单紧凑,操作便捷。
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作为优选,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个传送轮组,每个传送轮组包括六个滚轮;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撑板,所述撑板由四个侧板和一个上板组成一个开口向下的盒体结构,在所述撑板的上板面平行设有两个条形槽,每个所述条形槽内各固设有一个传送轮组,每个所述滚轮上均穿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均与撑板上对应端的侧板插接固定。
为了移动减速机更顺畅,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滚轮的上轮面均冒出对应端条形槽上端槽口所在的平面。
为了便于把减速机移动到固定座上,同时便于给减速机的移动限位,作为优选,在所述固定座的一端铰接设有一段过渡斜面,另一端的上端面还设有限位块。
为了更省力地移动减速机,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斜面与地面的水平夹角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50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