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针贴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7794.1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57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温晓镭;周成刚;孙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雪娇;赵青朵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针贴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针贴片,包括:贴片层、树脂基层与树脂微针阵列;所述贴片层的一个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树脂基层位于凹槽内;所述树脂微针阵列设置于所述树脂基层上;所述树脂微针阵列由树脂微针组成;所述树脂微针中设置有石材微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贴片形貌均一性好,力学性能稳定耐用,且对人体无害,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平面贴片,此微针贴片上的微针可突破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形成许多微孔通道,大大提高了理疗刺激的传递效率,同时由于不伤及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不会产生刺痛感和出血,使用者接受程度高,并且微针贴片取下后皮肤上的微孔通道会自动闭合,创伤感染风险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针贴片。
背景技术
砭石贴是一种应用在穴位理疗方面的中医保健用品,通过将砭石微粒贴敷于人体耳、背、腹部等处穴位以及疼痛部位上,刺激经络穴位,可达到类似于针灸的效果,从而实现益气活血、祛病强身的保健效果。相比针灸而言,砭石贴安全、无痛感,不会产生创伤和出血,但是现有的砭石贴普遍存在砭石的形状设计粗糙、形貌难以调控的问题,而且由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砭石理疗刺激不能深入,导致理疗效果不能达到最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突破皮肤角质层屏障,提高理疗刺激效果,且使用方便的微针贴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针贴片,包括:贴片层、树脂基层与树脂微针阵列;所述贴片层的一个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树脂基层位于凹槽内;所述树脂微针阵列设置于所述树脂基层上;所述树脂微针阵列由树脂微针组成;所述树脂微针中设置有砭石微粒、磁石微粒或青金石微粒。
优选的,所述树脂基层内设置有砭石微粒、磁石微粒或青金石微粒。
优选的,所述树脂微针为圆锥体、类圆锥体或顶部尖锐的圆柱体形状。
优选的,所述树脂微针与树脂基层相连的直径为100~1000μm;所述树脂微针的高度为100~2000μm;所述树脂微针不与基层相连的一端的曲率半径为 1~20μm。
优选的,相邻树脂微针之间的距离为200~5000μm。
优选的,所述树脂微针的数量为1~200针/贴。
优选的,所述树脂基层的厚度为贴片层厚度的1/4~3/4。
优选的,所述树脂基层与树脂微针优选的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针贴片,包括:贴片层、树脂基层与树脂微针阵列;所述贴片层的一个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树脂基层位于凹槽内;所述树脂微针阵列设置于所述树脂基层上;所述树脂微针阵列由树脂微针组成;所述树脂微针中设置有砭石微粒、磁石微粒或青金石微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贴片其微针尺寸与间距等结构参数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和调控,形貌均一性好,力学性能稳定耐用,且对人体无害,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平面贴片,此微针贴片上的微针可突破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形成许多微孔通道,大大提高了理疗刺激的传递效率,同时由于不伤及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不会产生刺痛感和出血,使用者接受程度高,并且微针贴片取下后皮肤上的微孔通道会自动闭合,创伤感染风险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贴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制备的微针贴片的局部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77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