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端水箱的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7570.0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7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桃;黄德辉;赵健;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50211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小东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横梁 安装板 加强板 支撑板 发动机总成 一端连接 封闭环 立柱 汽车 本实用新型 缓冲作用 框架技术 立柱连接 汽车水箱 水箱框架 水箱 向后 侵入 乘车 伤害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水箱框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前端水箱的框架,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横梁安装板和立柱,所述上横梁安装板远离所述上横梁一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上横梁安装板一端连接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上横梁安装板、所述支撑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立柱组成封闭环,使得汽车前端在遭受碰撞时,发动机总成在向后侵入时,水箱框架两端的封闭环对发动机总成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减少了因碰撞对汽车和人员的伤害,保护了乘车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水箱框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前端水箱的框架。
背景技术
汽车前端水箱框架作为车身的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正面碰撞和偏置碰撞中还发挥着一定的吸能作用。
现有技术水箱框架结构如图6所示,传统的前端水箱框架结构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水箱立柱(左/右)以及上横梁安装板(左/右),由于传统水箱框架中的上横梁安装板(左/右)靠近翼子板一侧缺少相应的支撑板、前大灯的下端也很少有固定的加强板,水箱的两端整体强度和刚度较弱,在包括传统的水箱框架结构的汽车,一旦遭受正面碰撞冲击时,发动机动力总成向后的侵入量加大,前轮罩板及翼子板等后端车身部件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和变形,这对与汽车和人员的安全性都将产生巨大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汽车前端遭受碰撞时,水箱框架结构的上横梁安装板处对前端的发动机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端水箱的框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前端水箱的框架,包括上横梁,所述上横梁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横梁安装板和立柱,所述上横梁安装板上的远离所述上横梁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的远离所述上横梁安装板的一端连接加强板的一端,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上横梁安装板、所述支撑板、所述加强板和所述立柱组成封闭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角度为110°~140°连接组成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上横梁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段相对所述第一支撑段向前弯折,所述第二支撑段与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为弯折的两段,使得支撑板能够为汽车前大灯的侧面提供支撑点,是汽车前大灯安装得更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圆滑过渡,圆滑过渡使支撑板连接紧凑,减少毛刺对汽车的影响,如擦伤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所述第一加强段和所述第二加强段角度为110°~140°连接组成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段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段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加强板为弯折的两段,呈角度设置的加强板能够为汽车前大灯的底部提供支撑点,增加前大灯安装的紧固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段和所述第二加强段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段在与所述立柱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增加了加强板结构的强度,使得加强板支撑汽车前大灯能够更加牢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汽车前端水箱的框架还包括翼子板安装支架固定板,所述翼子板安装支架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为翼子板提供安装点,方便安装汽车的翼子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汽车前端水箱的框架包括下横梁,所述下横梁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立柱组成水箱框架的主体结构,封闭环设置在水箱主体结构的两端,不影响水箱主体工作的同时,还能够为汽车在遭受碰撞时提供缓冲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上横梁安装板焊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焊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立柱焊接,使得各部件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未经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7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前围蒙皮分片式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身后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