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偏航刹车噪音减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712060.4 | 申请日: | 2019-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5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赵艳;冯凡;陈选伟;黄金平;郭志刚;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杰融和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69/00 | 分类号: | F16D69/00;F16D69/04;F03D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张丽 |
| 地址: | 01403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航 刹车 噪音 减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偏航刹车噪音减小装置,包括钢背和摩擦层,所述钢背位于摩擦层上方,钢背的底侧开设有多个嵌入槽,摩擦层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嵌入块,多个嵌入块的顶侧分别延伸至多个嵌入槽内,钢背的顶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凸块,所述钢背的一侧开设有位于嵌入槽上方的调节槽,调节槽的顶侧内壁上活动安装有调节杆,调节槽的底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移动孔,且多个移动孔分别与多个嵌入槽相连通,移动孔内活动安装有移动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摩擦层的两侧均设有消音保护层,能够起到偏航刹车噪音减少的作用,且摩擦层与钢背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得到限位,在偏航刹车时不易脱离,使用方便,满足了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偏航刹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航刹车噪音减小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过程中,需要用偏航刹车盘对发电叶片方向进行调整,通过偏航刹车盘中的刹车片与风力发电机的转轴接触,实现叶片的偏航,常规的刹车片由单一材质组成,相对限制了刹车片的功能,并且无法发挥吹最佳的刹车效果,某些金属材质的由于硬度过高,会造成较高的噪音,并且可能对刹车片接触部分的磨损较严重。
公开号为CN103591196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种材质的偏航刹车片,由钢背和摩擦层组成,其中摩擦层由抗热层、耐磨层和消音保护层从内到外依次排列组成,消音保护层含有的鳞片石墨、二硫化钼和硫化锑等非金属含量多的材料,工作时的噪音较小,同时可以屏蔽内部的噪音,该偏航刹车片摩擦性、耐磨性、噪音都效果明显改进,使用时间比一般的偏航刹车片久,但是该偏航刹车片上的钢背和摩擦层仅通过方形嵌槽和嵌块防止脱落,钢背和摩擦层仍可能在竖直方向进行晃动,进而加速钢背和摩擦层的脱离,因此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偏航刹车噪音减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偏航刹车噪音减小装置,包括钢背和摩擦层,所述钢背位于摩擦层上方,钢背的底侧开设有多个嵌入槽,摩擦层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嵌入块,多个嵌入块的顶侧分别延伸至多个嵌入槽内,钢背的顶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凸块,所述钢背的一侧开设有位于嵌入槽上方的调节槽,调节槽的顶侧内壁上活动安装有调节杆,调节槽的底侧内壁上开设有多个移动孔,且多个移动孔分别与多个嵌入槽相连通,移动孔内活动安装有移动柱,移动柱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移动孔外,移动柱的顶端转动安装有推拉杆,推拉杆的顶端转动安装在调节杆的底侧上,所述嵌入块的顶侧开设有椭圆槽,椭圆槽的内壁上环形开设有固定槽,移动柱的底端延伸至椭圆槽内并固定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均延伸至固定槽内,所述调节槽的顶侧和底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活动槽,两个活动槽内均活动安装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调节槽内并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调节杆的顶侧和底侧上。
优选的,所述移动柱上环形开设有位于移动孔内的卡槽,卡槽为倾斜设置,移动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卡杆,卡杆的一端延伸至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顶侧和底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槽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限位块,卡杆靠近移动柱的一端转动安装在限位块的一侧上。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上套接有橡胶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调节槽的顶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调节杆的顶侧固定安装有滑块,滑块的顶侧滑动安装在滑槽内。
优选的,两个活动槽内均活动安装有活动块,两个活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上,两个活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的一端,两个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活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靠近把手的一侧设有固定安装在调节槽顶侧内壁上的L型挡杆,且L型挡杆的底端与连接杆靠近把手的一侧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杰融和电力有限公司,未经金杰融和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20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