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11957.5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89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杰;李青云;赵伟华;赵良元;李伟;贡丹丹;乔强龙;卢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A01G9/02;A01G22/60 |
代理公司: | 42113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缆绳 连钩 网体 锚固系统 浮球 充气 升降 本实用新型 水葫芦 配重球 可拆卸连接 对称分布 管理维护 滑动卡扣 抗冲击力 上下两端 生态环保 上端 结合处 控制型 体内部 底网 浮岛 构建 挂接 网罩 增殖 能耗 笼罩 节约 | ||
1.一种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网体、笼罩于网体内部空间的水葫芦(3)、至少三个对称分布于网体四周的升降-锚固系统(7),所述网体包括相互扣合且可拆卸连接的网罩(1)和底网(4),所述升降-锚固系统(7)包括充气浮球(9)、缆绳(12)、配重球(13)、滑动卡扣连接于缆绳(12)的第二快连环(11)、分别设于充气浮球(9)上下两端的第二快连钩(8)和第三快连钩(10),缆绳(12)的上端连接于第二快连钩(8)与充气浮球(9)的结合处,缆绳(12)末端与配重球(13)连接,第二快连钩(8)用于与网体挂接实现升降-锚固系统(7)与网体的连接,所述第三快连钩(10)用于连接缆绳(12)上的第二快连环(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1)的网孔间隙不小于5cm且不大于10cm,以水葫芦(3)幼体可顺利穿过网孔为准,所述底网(4)的网孔间隙不大于5cm且不小于1cm,以衰落期水葫芦(3)残体不能通过网孔为准,所述底网(4)位于所述水葫芦浮岛的底部,用于将水葫芦(3)残体从根部整体托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1)最外侧编织绳体的每个节点处安装有一个可快速打开和闭合的第一快连钩(2),底网(4)最外侧的每个节点处安装有一个与第一快连钩(2)对应的第一快连环(6),所述网罩(1)和底网(4)通过第一快连钩(2)和第一快连环(6)可进行快速连接闭合,将所述水葫芦(3)笼罩在其中形成一个整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连钩(2)和第一快连环(6)上下最大垂直拉伸高度为5c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其特征在于:将第二快连钩(8)与底网(4)上的第一快连环(6)连接闭合即可将升降-锚固系统(7)固定于网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网(4)绳体交织的每个节点处上下各设1-3片生物膜基质(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基质(5)由污水处理挂膜填料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葫芦爆发性增殖控制型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1)和底网(4)由聚乙烯或尼龙纤维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119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人工湿地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砂滤池式全程硝化菌富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