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创手术用夹持器械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02615.7 | 申请日: | 201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2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侯志军;孙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陆骐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90/50;A61G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术 夹持 器械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手术用夹持器械的固定装置,涉及医用辅助持物装置设计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近气缸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箱,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一侧设置有气缸活塞杆,且气缸活塞杆置于连接箱内,所述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连接杆,所述气缸活塞杆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内部一侧设置有伸缩拉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微创手术用夹持器械的固定装置,能够使得整体装置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便于推广,用气动方式;无需使用传感器,无电磁干扰;定位快、准、方便;调节气缸的气量来转变或固定位置,操作手法易上手,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持物装置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微创手术用夹持器械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内窥镜检查和手术的优势非常突出,可以深入人体内部直观地、准确地、微创性地对病灶进行诊疗,是临床诊疗技术的最先进方式,但内窥镜在使用时需要经常交换角度和位置,因此与之相配套的可以提高效率且易操作,结构简单,无电磁干扰的扶持装置尤其需要。
现有的内窥镜夹持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现有扶持办法有两种方式,一种人工手持扶持,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是助手与主刀医生的默契度很难达到极致,需要频繁调动位置,方向,使检查和手术会变得复杂,其次,人工手持受到开孔位置,助手活动空间限制,持镜者动作舒适度严重受到影响,另外人工扶持时间长会出现疲惫手震现象,影响手术的精准度,另一种方式为智能机器人扶持,虽然弥补了人工扶持的一些不足,但同样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用夹持器械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创手术用夹持器械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创手术用夹持器械的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箱,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一侧设置有气缸活塞杆,且气缸活塞杆置于连接箱内,所述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连接杆,所述气缸活塞杆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的内部一侧设置有伸缩拉线,所述连接箱内部设置有增力偏心轮,且固定卡扣通过伸缩拉线与增力偏心轮连接,所述增力偏心轮上安装有轴套,所述连接箱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支臂固定杆,所述支臂固定杆的内壁一侧设置有支臂拉头,所述支臂拉头与轴套连接,所述支臂拉头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内芯拉线,所述支臂固定杆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多组转向单元,所述转向单元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支臂头,所述支臂头内固定安装有内芯拉线另一端,所述支臂头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持械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外表面一侧、底座与连接箱间固定安装有固定夹,且气缸外表面另一侧上方设置有换气接头,所述换气接头经导气管连接气阀开关,所述气阀开关经导气管连接有气泵,所述换气接头下方有通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力偏心轮上安装有盘簧,盘簧对增力偏心轮具有复位作用,即盘簧通过增力偏心轮、伸缩拉线、固定卡扣、连接杆后对气缸活赛杆具有上提拉力,使气缸活赛杆上提复位,所述支臂固定杆上配有调节螺母,用于组装时调节作用于内芯拉线上拉力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拉线绕经在增力偏心轮外径,且伸缩拉线的一端固定于增力偏心轮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单元包括有连接头与连接壁,所述连接壁的内直径比连接头的外直径略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单元的数量为30个,且每组转向单元的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转向单元套接在内芯拉线的外壁,所述支臂拉头通过内芯拉线与支臂头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陆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陆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026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