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炭化尾气焚烧余热锅炉、炭化工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88431.X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1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牟应龙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炭化 尾气 焚烧 余热 锅炉 工艺 系统 | ||
1.一种炭化尾气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发生结构(1)和墙体(11),其中,
所述蒸汽发生结构(1)的内部存在腔室,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墙体(11),所述墙体(11)将所述腔室分隔成相互独立的第一区间(6)和第二区间(7);所述墙体(11)上设置有通孔,炭化窑输出的炭化尾气能从所述第一区间(6)穿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第二区间(7);所述蒸汽发生结构(1)上设置有点火口(12),点火装置能穿过所述点火口(12)引燃所述第一区间(6)内的炭化尾气,所述蒸汽发生结构(1)能吸收炭化尾气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产生蒸汽以将输送至炭化窑的焚烧烟气的温度降低至预设温度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化尾气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结构(1)包括锅筒(15)、水体循环组件和蒸汽输送管道(19),所述水体循环组件与所述锅筒(15)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蒸汽输送管道(19)与所述水体循环组件以及所述锅筒(15)的蒸汽入口连接,从所述锅筒(15)流出的液体能流入所述水体循环组件中,所述水体循环组件内产生的水蒸气能通过所述蒸汽输送管道(19)运送至所述锅筒(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炭化尾气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循环组件包括膜式壁、两个上集箱(18)和两个下集箱(17),所述膜式壁沿所述蒸汽输送管道(19)的周向方向设置有一周,所述膜式壁使所述蒸汽输送管道(19)的周向侧面呈封闭状态;两个所述上集箱(18)设置于所述膜式壁的上端外侧,两个所述下集箱(17)设置于所述膜式壁的下端外侧,且每个所述上集箱(18)和每个所述下集箱(17)均与所述锅筒(15)连通;所述膜式壁连通对应侧的所述上集箱(18)和所述下集箱(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炭化尾气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壁包括第一膜式壁(2)和第二膜式壁(3),所述第一膜式壁(2)和所述第二膜式壁(3)均为折线结构;所述第一膜式壁(2)和所述第二膜式壁(3)均位于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三膜式壁(4)之间,且所述第一膜式壁(2)以及所述第二膜式壁(3)分别与所述第三膜式壁(4)相连接,所述第一膜式壁(2)、所述第二膜式壁(3)以及所述第三膜式壁(4)围合成所述腔室;所述第一膜式壁(2)、所述第二膜式壁(3)以及所述第三膜式壁(4)均与两个所述下集箱(17)以及两个所述上集箱(18)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化尾气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式壁(2)包括第一竖向区段(22)和第一倾斜区段(23),所述第一竖向区段(22)与所述第一倾斜区段(23)连通,且所述第一倾斜区段(23)的自由端向着远离所述下集箱(17)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向区段(22)的下端通过第二横联箱(24)与两个所述下集箱(17)连通,所述第一倾斜区段(23)的上端通过第一横联箱(21)与两个所述上集箱(18)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炭化尾气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式壁(3)包括第二倾斜区段(32)、第二竖向区段(33)和第三倾斜区段(34),所述第二竖向区段(33)连接所述第二倾斜区段(32)以及所述第三倾斜区段(34),且所述第二倾斜区段(32)、所述第二竖向区段(33)以及所述第三倾斜区段(34)之间连通;所述第二倾斜区段(32)的下端通过第四横联箱(35)与两个所述下集箱(17)连通,所述第三倾斜区段(34)的上端通过第三横联箱(31)与两个所述上集箱(18)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化尾气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墙体(11)沿自身高度方向的下部区域;所述第一区间(6)远离所述墙体(1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烟口(25),所述进烟口(25)与所述墙体(11)之间设置有隔烟墙(5),从所述进烟口(25)进入的炭化尾气能沿所述隔烟墙(5)的高度方向向上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化尾气焚烧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1)沿自身高度方向的下部区域设置有卫燃带,所述卫燃带位于所述第一区间(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未经李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884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搅拌设备
- 下一篇:热电镀生产线酸雾喷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