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64533.8 | 申请日: | 2019-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4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严航;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 31252 | 代理人: | 王慧娟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插入 弯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包括N个管节,所述管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管节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绕一转动轴心旋转,所述N个管节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一管节,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管节能够在控制线实施第一弯曲方向的控制时,依次发生第一弯曲动作与第二弯曲动作;所述第一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二弯曲动作为所述第一管节发生弯曲形变而产生的。本实用新型可有利于通过多样的转弯幅度,更精准地到达指定位置,以及:使得更多样的指定位置成为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它是用于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重要工具之一。从1806年发现至今,内窥镜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硬管式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超声与电子内窥镜等阶段。现今,内窥镜的种类主要分为硬管式内窥镜和软管式内窥镜。硬管式内窥镜强度高,插入性好,但是容易刺伤内壁,并且由于镜头无法转动,因而只能做一些病灶位置相对明确的手术。对于一些病灶位置不明确的手术,需要不断调整方向观察,因此,需要采用柔性的内窥镜。
现有的相关技术中,软质的内窥镜可采用可弯曲装置,在可弯曲装置中,多个管节依次连接,通过控制线穿过各管节,可以控制相邻的管节之间发生旋转,在管节弯曲下,可达到弯曲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弯曲装置的转弯半径不可变,即:实施了控制以后,各管节之间完成相对旋转后,其只能实现一种确定的转弯幅度,缺乏灵活性,不利于使得尖端精确到达指定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与内窥镜,以解决可弯曲装置的转弯半径不可变,不利于使得尖端精确到达指定位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的可弯曲装置,包括N个管节,所述管节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管节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管节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配合绕一转动轴心旋转,所述N个管节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第一管节,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管节能够在控制线实施第一弯曲方向的控制时,依次发生第一弯曲动作与第二弯曲动作;所述第一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二弯曲动作为所述第一管节发生弯曲形变而产生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节的管壁沿所述第一管节周向开设有缝隙结构,所述缝隙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二弯曲动作中闭合,以使得所述第一管节发生所述弯曲形变。
可选的,所述缝隙结构的首端与末端间的周向夹角大于或等于180度。
可选的,所述缝隙结构包括第一缝隙部、第二缝隙部与连接缝隙部,所述第一缝隙部与所述第二缝隙部均是沿所述第一管节的周向开设的,所述连接缝隙部是沿所述第一管节的轴向开设的,所述第一缝隙部的两端分别经一个连接缝隙部连接至一个第二缝隙部,所述连接缝隙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缝隙结构张开程度的限位部。
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管节的管壁开设有两个缝隙结构,所述两个缝隙结构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管节的过线孔的沿所述第一管节的轴向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节的管壁沿所述第一管节的周向还开设切口,所述切口能够在所述缝隙结构闭合时配合打开。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管节还能够在控制线实施第二弯曲方向的控制时发生第三弯曲动作,所述第三弯曲动作为相邻的两个第一管节间相对发生所述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二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三弯曲动作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弯曲动作的最小弯曲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64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油机井口防喷控制工具
- 下一篇:一种生物肥转鼓造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