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32393.6 | 申请日: | 2019-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39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董万成;吴梅玲;柴夏;唐坦;陈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王云 |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污染物 生物 滞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植被及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砂石层、排水管层、溢流井和砂土层;其中,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植被及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砂石层、排水管层和砂土层;所述排水管层上均匀设有透水孔;所述溢流井的井口高于蓄水层,底端与排水管层连通;溢流井中设有雨水管排进水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装置对污染物的处理存在去除率偏低、去除率波动范围较大,去除不全面、运行效果不够稳定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主要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建筑、道路及停车场的周边绿地,以及城市道路绿化带等城市绿地内。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可采用底部防渗的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集渗、滞、净等技术于一体,不仅可以有效削减径流和洪峰,而且可以有效改善雨水径流的水质。但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存在去除率偏低、去除率波动范围较大、去除不全面、运行效果不够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对污染物的处理存在去除率偏低、去除率波动范围较大、去除不全面、运行效果不够稳定等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包括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植被及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砂石层、排水管层、溢流井和砂土层;其中,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植被及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砂石层、排水管层和砂土层;所述排水管层上均匀设有透水孔;所述溢流井的底端与排水管层连通;溢流井中设有雨水管排进水口。
所述的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植被及种植土层种植香根草,香根草根系强大,抗旱、耐涝、抗寒热、抗酸碱,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
所述的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植被及种植土层和砂石层高度比为(6-7)∶(1-2)∶(5-20)∶(4-6)。
所述的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排水管层管径为10-15cm,且透水孔的孔径小于砂石层的粒径。
所述的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溢流井的井口设有开口大小可调的井盖。
所述的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溢流井的井口高于蓄水层。
所述的去除污染物的生物滞留装置,人工填料层填充有基础介质和水混凝铝污泥,基础介质为土壤、建筑黄砂和营养土,人工填料层的高度为蓄水层的一半。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
(1)本实用新型多层结构合理布置,以及每层填料选用不同的介质,提高了对雨水中COD、TN、TP、N、P的去除效果。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装置对污染物的处理存在去除率偏低、去除率波动范围较大,去除不全面、运行效果不够稳定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滞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32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多雨水城市的雨水生物滞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过滤器清洗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