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相互独立多舱并列综合管廊隧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605136.3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2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吕宝山;杜建江;殷旭;臧洪全;陈兰静;祁璇;高东升;陈世会;孙大雷;吕爱华;赵国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隋勤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相互 独立 并列 综合 隧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相互独立多舱并列综合管廊隧道,该综合管廊隧道其由多个相互独立的舱组成,每个独立结构的舱均包括超前支护结构、初期支护结构以及二衬结构,初期支护结构为环绕式结构,超前支护结构设置于所述初期支护结构的上方,二衬结构沿初期支护结构的内表面环绕设置。采用本实用新型建造的并列式暗挖管廊隧道具有如下优势:每个管廊隧道结构均是独立的复合式衬砌结构,每个管廊隧道结构受力工况简单;每个管廊隧道均独立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及二衬,互相干扰小;各个独立管廊隧道并列形成的综合管廊结构防水连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相互独立多舱并列综合管廊隧道。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暗挖综合管廊隧道结构一般采用多跨联拱结构,相邻管廊结构共用侧墙,暗挖多跨联拱管廊隧道一般采取中洞法施工,即:先开挖管廊隧道之间共用侧墙部位的土方,施作共用侧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然后向两侧对称开挖、支护和施做二衬,最后形成多跨联拱管廊隧道结构。
工程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形成的多跨管廊隧道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1)先形成的共用部位侧墙结构会受到两侧的开挖扰动影响,不利于共用侧墙结构的稳定性;
(2)由于共用侧墙两侧的管廊隧道几乎不可能做到对称开挖,非对称开挖会在共用侧墙部位形成偏载,对共用侧墙部位的受力不利;
(3)共用侧墙拱部为联拱凹槽部位,在联拱部位结构防水不连续;
(4)整个综合管廊结构受力体系转换复杂。
因此,确有必要实用新型一种并列式暗挖综合管廊隧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相互独立多舱并列综合管廊隧道,每个管廊隧道结构均独立开挖、支护及施作内衬结构,最终各个独立的管廊结构并列形成一个并列式暗挖综合管廊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结构相互独立多舱并列综合管廊隧道,其由多个相互独立的舱组成,每个独立结构的舱均包括超前支护结构、初期支护结构以及二衬结构,所述初期支护结构为环绕式结构,所述超前支护结构设置于所述初期支护结构的上方,所述二衬结构沿所述初期支护结构的内表面环绕设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舱为多个,每两个相邻舱之间的二衬结构紧贴在一起。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超前支护结构包括超前注浆层和超前小导管。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舱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舱、第二舱、第三舱、第四舱、第五舱,所述第二舱左边的二衬结构与所述第一舱右边的二衬结构相连、右边的二衬结构与所述第三舱左边的二衬结构相连,所述第四舱左边的二衬结构与所述第三舱右边的二衬结构相连、右边的二衬结构与所述第五舱左边的二衬结构相连。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舱为燃气舱、第二舱为水舱、第三舱为水信舱、第四舱为第一电力舱、第五舱为第二电力舱。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建造的并列式暗挖管廊隧道结构具有如下优势:
(1)每个管廊隧道结构均是独立的复合式衬砌结构,每个管廊隧道结构受力工况简单;
(2)每个管廊隧道均独立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及二衬,互相干扰小;
(3)各个独立管廊隧道并列形成的综合管廊结构防水连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互独立多舱并列综合管廊隧道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5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