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脱氮耦合N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603244.7 | 申请日: | 2019-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6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厉巍;沈循宇;诸葛杨炀;刘勇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第一模块 进气管 短程硝化反硝化 一体化反应器 短程反硝化 进水布水器 三相分离段 三相分离器 三相分离区 产甲烷区 短程硝化 螺旋导叶 能源气体 泥水分离 生物挂膜 生物脱氮 水流方向 厌氧消化 依次串联 有机结合 有效分离 组合填料 反应器 耦合 布水区 出水管 出水口 反应区 副产物 集气口 排泥管 曝气头 筒体段 溢流堰 上端 捕集 侧边 内筒 内置 筒体 脱氮 外筒 污泥 回收 能源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脱氮耦合N2O回收一体化反应器。反应器中,布水区设有进水布水器和底部排泥管;反应区由三个模块构成,第一模块为厌氧消化产甲烷区,上部设有三相分离段和进气管,进气管上端设曝气头,第二模块为短程硝化区,第三模块为短程反硝化产N2O区,均内置生物挂膜组合填料,依次串联于第一模块上面;三相分离区由外到内依次设外中内三个筒体,外筒体段外侧设出水口和溢流堰,中筒体段设螺旋导叶,使污泥下落,水流方向往上,达到泥水分离目的,内筒体段上部设集气口,侧边设出水管。本实用新型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与能源气体捕集有机结合,将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转化为能源加以利用,三相分离器可实现气、液、固三相的有效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脱氮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脱氮耦合N2O回收一体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氮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湖泊“水华”及近海“赤潮”时有发生,越演越烈,已危害农业、渔业、旅游业等诸多行业,并对饮水卫生和食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人类为了控制氮素污染以工程手段强化氮素循环中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在20世纪,人们以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为基础,构建了生物脱氮的技术体系。近十几年来,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为标志的一批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的问世,又大大丰富了生物脱氮技术的内容。
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利用硝酸菌和亚硝酸菌在动力学特性上的固有差异,控制硝化反应只进行到NO2—阶段,造成大量的NO2—累积,然后就进行反硝化反应。但是在传统反硝化反应的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N2O。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的潜势大约为CO2的310倍。同时它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和潜在的可再生能源,1molCH4与N2O燃烧产生的能量比1molCH4与O2增加30%。因此,若能灵活捕集废水处理系统中的能源气体,将会有效实现水体可持续氮去除和能量回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对有机废水实现高效生物脱氮的同时捕集废水处理系统中的能源气体,由此提供一种生物脱氮耦合N2O回收一体化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脱氮耦合N2O回收一体化反应器,该反应器本体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布水区、反应区和三相分离区;
所述布水区位于反应器本体下部,主体为水流混合分布室,底部设有排泥管,水流混合分布室中设喇叭形的下渐扩进水布水器,下渐扩进水布水器和进水管相连,且布水口朝下,布水区上部与反应区下部连通;
所述反应区位于反应器本体中部,由下至上分为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第一模块下部通过横隔网与水流混合分布室分隔;第一模块上部设有三相分离段,包括分隔板、回流管和排气管,分隔板满布于横截面上,回流管和排气管均设置于分隔板上,连通分隔板上下空间;回流管和排气管均伸出分隔板下底面,且回流管底部低于排气管;排气管侧壁与进气管连通,排气管位于分隔板上方的顶端设曝气头;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中均安装有填料支架,填料支架上均内置固定有生物挂膜组合填料;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依次垂直串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6032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