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87863.1 | 申请日: | 2019-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6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圣杰;马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星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壁 黑水虻 养殖盒 黑水虻幼虫 养殖箱 孔洞 吸附能力 防逃逸 隔离带 阻隔 底板 本实用新型 侧壁内表面 金属隔离网 侧壁顶部 底板周边 顶部开口 环形设置 尖状突起 空气流动 口部边缘 水分蒸发 开口处 内侧壁 透气孔 贯穿 养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包括顶部开口的养殖盒本体,养殖盒本体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周边的侧壁,临近侧壁顶部开口处的侧壁内表面设有环形设置的防逃逸隔离带,养殖盒本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贯穿侧壁内外两个表面、且阻隔黑水虻幼虫爬出的透气孔。该养殖箱主要针对黑水虻幼虫养殖,利用设置在养殖箱口部边缘内侧壁上的尖状突起隔离带进行阻隔,降低黑水虻与养殖箱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黑水虻的吸附能力,起到防止黑水虻逃逸的作用,在侧壁上开设若干个贯穿侧壁的孔洞,设置防止黑水虻通过孔洞爬出的金属隔离网,利用空气流动,加快黑水虻体表水分蒸发,减少与侧壁的吸附能力,起到辅助防止逃逸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具体是指一种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
背景技术
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 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繁殖迅速,生物量大,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容易管理、饲养成本低,动物适口性好等特点,从而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为与蝇蛆、黄粉虫、大麦虫等齐名的资源昆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近些年我国在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台湾、湖南、湖北等地开始进行大量养殖,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鸡粪、猪粪及餐厨垃圾等废弃物方面。
目前的黑水虻养殖箱为顶部开口的盒体结构,盒体一般为矩形,底部为一层金刚网,四周为塑料侧壁,顶部开口部设有翻边,方便搬运,结构较为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858096.0公开了名称为黑水虻养殖盆及黑水虻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虽然设置了防止黑水虻爬出箱体的结构,但是该结构是“所述底面和侧面之间、侧面和相邻侧面之间均采用能够防止黑水虻从所述盆体内部向所述盆体外爬行的光滑的弧形结构进行连接;所述底面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底面之间、凹陷部与相邻凹陷部之间采用能够防止黑水虻从所述凹陷部向所述底面爬行的光滑的弧形结构进行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底部与侧面、侧面与侧面之间的倒角设置虽然提高了光滑度,但是依然不能很好的防止黑水虻的爬出,上述结构针对成年黑水虻养殖而言还能起到一定作用,对于黑水虻幼虫来讲,几乎没有任何阻止黑水虻幼虫爬出的功能,这主要与黑水虻幼虫的运动方式有关。
黑水虻幼虫可以在物体表面爬行,是依靠自身分泌的粘液将身体附着在物体表面上,来蠕动前进的。在现代工业化养殖过程中,黑水虻幼虫是放在养殖盒内养殖,温度和湿度适宜黑水虻生长的情况下,黑水虻幼虫不会跑出盒子。但是,当温度和适度都升高后,黑水虻幼虫会沿着盒子内壁爬出养殖盒,爬的到处都是,这就会给饲养人员带来很多麻烦。
防逃逸养殖盒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便是在周围环境不适宜黑水虻幼虫生长的情况下,也会阻止幼虫爬到盒子外边,特针对该逃逸养殖箱申请专利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该养殖箱主要针对黑水虻幼虫养殖,主要根据黑水虻幼虫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设计,利用设置在养殖箱口部边缘内侧壁上的尖状突起隔离带进行阻隔,降低黑水虻与养殖箱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黑水虻的吸附能力,黑水虻移动到尖状突起隔离带后会自动脱离跌落到养殖箱底部,起到防止黑水虻逃逸的作用,另外在侧壁上开设若干个贯穿侧壁的孔洞,设置防止黑水虻通过孔洞爬出的金属隔离网,利用空气流动,加快黑水虻体表水分蒸发,减少与侧壁的吸附能力,起到辅助防止逃逸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包括顶部开口的养殖盒本体,所述养殖盒本体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周边的侧壁,临近侧壁顶部开口处的侧壁内表面设有环形设置的防逃逸隔离带,所述养殖盒本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贯穿侧壁内外两个表面、且阻隔黑水虻幼虫爬出的透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孔位于防逃逸隔离带以下的侧壁上,或者所述的透气孔位于环形设置防逃逸隔离带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星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坊星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78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尾新小绥螨的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微气泡的捕鱼渔网漂浮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