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87863.1 | 申请日: | 2019-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6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圣杰;马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星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壁 黑水虻 养殖盒 黑水虻幼虫 养殖箱 孔洞 吸附能力 防逃逸 隔离带 阻隔 底板 本实用新型 侧壁内表面 金属隔离网 侧壁顶部 底板周边 顶部开口 环形设置 尖状突起 空气流动 口部边缘 水分蒸发 开口处 内侧壁 透气孔 贯穿 养殖 | ||
1.一种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包括顶部开口的养殖盒本体(1),所述养殖盒本体(1)包括底板(2)、设置在底板(2)周边的侧壁(3),其特征是:临近侧壁(3)顶部开口处的侧壁(3)内表面设有环形设置的防逃逸隔离带(4),所述养殖盒本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贯穿侧壁(3)内外两个表面、且阻隔黑水虻幼虫爬出的透气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其特征是:所述透气孔(5)位于防逃逸隔离带(4)以下的侧壁(3)上,或者所述的透气孔(5)位于环形设置防逃逸隔离带(4)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其特征是:所述透气孔(5)尺寸大于黑水虻幼虫时,所述的透气孔(5)上设有隔离网(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其特征是:所述防逃逸隔离带(4)为设置在侧壁(3)内表面上的凸起结构(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其特征是:所述防逃逸隔离带(4)的凸起结构(7)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与养殖盒本体为一体的结构,或者所述防逃逸隔离带(4)通过粘贴、卡槽、螺栓、卡扣中的一种或几种连接在养殖盒本体(1)内表面的组合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结构(7)与养殖盒本体(1)连接的一侧为底部,远离养殖盒本体(1)的一侧为顶部,所述凸起结构(7)的底部与养殖盒本体(1)连接,相邻两个凸起结构(7)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结构(7)为的顶部为尖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其特征是:所述凸起结构(7)为圆锥状结构或/和棱锥状结构,当所述凸起结构(7)为棱锥状结构,所述凸起结构(7)为四棱锥状结构,所述凸起结构(7)的底部为1.5×1.5mm至2.5×2.5mm的矩形面,所述凸起结构(7)的顶部距离凸起结构(7)的底部高度为1-2mm,棱面与底部夹紧为50-60°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其特征是:所述防逃逸隔离带(4)的宽度不小于黑水虻幼虫的体长。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黑水虻幼虫防逃逸养殖盒,其特征是:所述隔离网(6)为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的网孔小于黑水虻幼虫虫体的最小通过通孔,所述金属网通过镶嵌、黏贴、螺钉、卡槽中的一种或几种方式与养殖盒本体(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星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坊星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878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尾新小绥螨的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微气泡的捕鱼渔网漂浮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