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取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71790.7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5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普电子(新加坡)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42 |
代理公司: | 11283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健;蒋爱花 |
地址: | 新加坡淡滨尼***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件 固持机构 固持件 气缸 固持位置 取放装置 上料 非固持位置 人力成本 固持 界定 相异 自动化 驱动 移动 | ||
一种取放装置,所述取放装置包括框架、第一吸附件、第二吸附件及固持机构,所述第一吸附件及所述固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同一侧,所述第二吸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相异于所述第一吸附件的另一侧,所述固持机构包括气缸及连接于所述气缸的固持件,所述气缸用以驱动所述固持件在非固持位置及固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固持位置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第一吸附件相对且共同界定出固持空间。借此,能自动化地进行下料及上料作业,能大幅提升下料及上料的速度及效率,并能节省人力成本及避免工安问题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放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对工件进行拾取或放置的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手表在制造过程中,是通过人工将硬质的表壳安装在模具的模仁上,以进行上料的动作。随后,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成型出包覆住表壳一部分的表带。最后,再通过人工将成型后的表带由模仁上取下,以完成下料的动作。
然而,前述通过人工进行上料及下料的方式,不仅耗费工时,也耗费人力成本。此外,由于表带成型后,表带及模仁的温度都很高,因此,既使经过一段冷却时间后再进行取料,也会存在有被烫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背景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取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取放装置包括框架、第一吸附件、第二吸附件及固持机构,所述第一吸附件及所述固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同一侧,所述第二吸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相异于所述第一吸附件的另一侧,所述固持机构包括气缸及连接于所述气缸的固持件,所述气缸用以驱动所述固持件在非固持位置及固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固持位置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第一吸附件相对且共同界定出固持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取放装置,所述固持件具有两个相间隔的固持销,在所述固持位置时,所述固持销位在通过所述第一吸附件中心的中心假想面上,所述固持销与所述第一吸附件分别为三个位在所述中心假想面上且不共线的固持点,在所述非固持位置时,所述固持销不在所述中心假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取放装置,所述固持件具有两个相间隔的固持销,在所述固持位置时,所述固持销与所述第一吸附件共面且不共线。
本实用新型的取放装置,所述取放装置还包括两个吹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取放装置包括吸附件、气缸及两个固持销,所述气缸用以驱动所述固持销在非固持位置及固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固持位置时,所述固持销与所述吸附件相对且共同界定出固持空间,所述固持销与所述吸附件分别为三个共面且不共线的固持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取放装置包括吸附件、气缸及两个固持销,所述气缸用以驱动所述固持销移动至固持位置,使所述固持销与所述吸附件相对且共同界定出固持空间,且所述固持销与所述吸附件分别为三个共面且不共线的固持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取放装置包括框架、第一吸附件、第二吸附件及固持机构,所述第一吸附件及所述固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同一侧,用以取放工件,所述第二吸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相异于所述第一吸附件的另一侧,用以取放所述工件的组件,所述固持机构包括气缸及连接于所述气缸的固持件,所述气缸用以驱动所述固持件在非固持位置及固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固持位置时,所述固持件与所述第一吸附件相对且共同界定出用以固持所述工件的固持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第一吸附件、固持机构及第二吸附件的设计,能自动化地进行下料及上料作业,能大幅提升下料及上料的速度及效率,并能节省人力成本及避免工安问题产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普电子(新加坡)公司,未经捷普电子(新加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1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挂网装置、注塑模具及注塑系统
- 下一篇:注塑推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