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预制综合管廊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32650.9 | 申请日: | 2019-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94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吴杰;王兵;王小伟;温国军;谢清华;周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预制 综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管廊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预制综合管廊,包括若干节首尾相连的管廊单元,管廊单元一端设有插口端,另一端设有承口端,相邻管廊单元连接时插口端与承口端插接,管廊单元内壁的四角处均设有倒角,倒角上设有通孔,通孔通至管廊单元的两端,通孔内插有螺柱。利用相邻管廊单元拼装缝两侧的第一凸块将第一密封圈夹紧,第一凸块上的斜面作用于第一密封圈的侧边,将第一密封圈向管廊单元外壁上挤压,提高了管廊外壁上拼装缝处的防水密封效果;利用插块与第二凸块挤压第二密封圈,使第二密封圈在插槽内壁形状的导向作用下紧压于管廊内部的拼装缝处,提高了管廊内壁上拼装缝处的防水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管廊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预制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直埋管线占用道路地下空间较多,同时管线的铺设往往不能与道路建设同步,造成道路频繁开挖,不但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噪声和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给人们的交通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铺设地下管线的综合管廊结构。现有的现场浇筑地下管廊,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筋加工绑扎、支模、混凝土浇注、养护、拆模等工序,不仅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同时还存在需要较大的原材料存放和加工厂地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场浇筑式管廊的施工缺陷,出现了整体式预制管廊结构和装配式预制管廊结构。整体式预制管廊往往体积和重量较大,从工厂到施工现场的的运输和现场吊装极为不便。而现有的装配式结构管廊大多由于拼装的结构件太多,装配结构稳定性差,传力效果不好,容易出现连接处结构损坏、密封结构损坏导致管廊内渗水等缺陷。
授权公告号为CN20662525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管廊的连接结构,包括多节预制管廊,多节预制管廊之间通过PC钢棒和定位销连接,PC钢棒两端分别通过锚固板和螺帽固定在相连两节预制管廊的内部钢棒连接槽,预制管廊一端面设凹槽,另一端面设凸起,多节预制管廊之间还通过凹凸配合连接。上述装配式预制管廊的连接结构完全采用硬密封结构,密封效果依赖于预制管廊的尺寸精度,而预制管廊的尺寸精度受到原料配方、成型工艺、运输磨损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硬密封的密封效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预制综合管廊,提高了相邻管廊单元拼装缝处的防水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预制综合管廊,包括若干节首尾相连的管廊单元,管廊单元一端设有插口端,另一端设有承口端,相邻管廊单元连接时插口端与承口端插接,管廊单元内壁的四角处均设有倒角,倒角上设有通孔,通孔通至管廊单元的两端,通孔内插有螺柱,螺柱两端锁有螺母,所述管廊单元的外壁两端均成型有一圈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绕管廊单元的周向设置,第一凸块朝向相邻管廊单元的一侧设有斜面,位于相邻管廊单元的拼装缝两侧的第一凸块之间夹有实心的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垂直于管廊单元中轴线的断面呈梯形,第一密封圈较大的底面压于相邻管廊单元的拼装缝上,第一密封圈的两侧斜边分别与两个第一凸块上的斜面配合,斜面和第一密封圈均沿着管廊单元的周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螺柱两端的螺母将相邻两个管廊单元锁紧,此时相邻管廊单元拼装缝两侧的第一凸块将第一密封圈夹紧,第一凸块上的斜面作用于第一密封圈的侧边,将第一密封圈向管廊单元外壁上挤压,从而使拼装缝得到防水密封。
优选的,夹第一密封圈的两个第一凸块之间设有第一封浆层,第一封浆层沿管廊单元的周向设置,第一封浆层位于第一密封圈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封浆层作为第一道防水层,提高了防水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封浆层内固定有若干内螺纹套筒,内螺纹套筒指向管廊单元的中心,内螺纹套筒内螺接有紧定螺丝,紧定螺丝抵于第一密封圈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同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32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上钢平台结构
- 下一篇:一种儿科输液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