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滚装船舶的舷侧强框角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29176.4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57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3B3/14 | 分类号: | B63B3/14 |
代理公司: | 31307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必榕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斜板 甲板 本实用新型 向下倾斜 固接 弹性支撑结构 高应力区域 抗疲劳能力 端部结构 端部区域 角隅结构 面板连接 剖面模数 最大合成 剪切 夹角为 侧强 腹板 滚装 减小 船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滚装船舶的舷侧强框角隅结构,其设于甲板T型材和舷侧T型材上;甲板T型材的面板在与舷侧T型材的面板连接的端部区域具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板;舷侧T型材的腹板固接有向下倾斜的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均固接于舷侧T型材的面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位于同一面上;第一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第二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第一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本实用新型在甲板T型材面板的端部形成一弹性支撑结构,使得高应力区域转移,最大合成应力大幅减小,抗疲劳能力强;甲板T型材的端部结构形式增加了剖面模数和剪切面积,对结构强度有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滚装船舶的舷侧强框角隅结构。
背景技术
船舶在横摇状态下,由于风浪等载荷的非对称性将在船体下部产生较大的横向力,而船体上部由于货物的重力以及受横摇或垂荡等加速度的影响引起货物的惯性力作用也产生较大的横向力,这两部分横向力方向相反,引起船体上下部发生剪切作用。
滚装船舶往往不设横舱壁,在船舶横摇时,船舶受到的横向力主要由横向强框承担,导致横向强框容易发生斜菱形或歪斜变形。
此外,滚装船舶为保证车辆在货舱内的通行便利,在车辆舱区域内,横向强框的角隅处不允许设肘板,即甲板T型材和舷侧T型材成直角连接,无结构过渡,因而在甲板T型材根部产生一应力集中点。该集中点应力数值高、变化幅值大,极易产生疲劳问题。
为使该应力集中点满足许用应力要求,现有做法是增加横向强框角隅处板的厚度。有限元计算结果显示,增加板厚能够减小最大应力幅值,但应力集中点无法消除,容易产生疲劳裂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滚装船舶的舷侧强框角隅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滚装船舶的舷侧强框角隅结构,其设于甲板T型材和舷侧T型材上,甲板T型材垂直固接于舷侧T型材;甲板T型材的面板在与舷侧T型材的面板连接的端部区域具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板;舷侧T型材的腹板固接有向下倾斜的第二倾斜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均固接于舷侧T型材的面板;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位于同一面上;第一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等于第二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第一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
较佳地,第二倾斜板为两个,两个第二倾斜板分别位于舷侧T型材的腹板的两侧。
较佳地,第一倾斜板为两个,两个第一倾斜板分别位于甲板T型材的腹板的两侧。
较佳地,两个第一倾斜板与甲板T型材的面板的交线分别形成两个折角线;两个折角线之间的夹角为10°~20°。
较佳地,第一倾斜板与甲板T型材的面板为焊接连接。
较佳地,第二倾斜板的上端部与第一倾斜板的上端部齐平;第一倾斜板的上端部与甲板T型材的面板的上表面齐平。
较佳地,第二倾斜板的下端部与舷侧T型材的腹板平行。
较佳地,第二倾斜板的上端部到下端部的垂直距离为50~150mm。
较佳地,第二倾斜板的下端部在水平面的垂直投影线、第一倾斜板的外侧端在水平面的垂直投影线以及甲板T型材的面板的边缘在水平面的垂直投影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较佳地,第一倾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甲板T型材面板在端部形成一弹性支撑结构,使得高应力区域转移,最大合成应力大幅减小,抗疲劳能力强;甲板T型材的端部结构形式增加了剖面模数和剪切面积,对结构强度有利。本实用新型的舷侧强框角隅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重量增量小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291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工作艇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船舶底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