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513594.4 | 申请日: | 201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2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 发明(设计)人: | V.安东里尼;A.卡萨尔;S.巴浩尔;F.芬坎维德;魏斌;M.考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32B33/00;B32B17/04;B32B15/04;B32B15/18;B32B15/20;B32B21/04 |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子豪;李建新 |
| 地址: | 中国香港中环***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增强塑料层 动力电池壳体 膨胀层 电磁屏蔽层 隔绝层 下侧面 本实用新型 空气动力面 绝热 动力电池 包覆 防火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和车辆。所述动力电池壳体(100)具有纤维增强塑料层(1)、隔绝层(2)、电磁屏蔽层(3)、膨胀层(4),其中,所述隔绝层(2)用于绝热并且在上侧和下侧分别由所述纤维增强塑料层(1)所包覆,在下侧的所述纤维增强塑料层(1)的下侧面上分别构造有所述电磁屏蔽层(3)和所述膨胀层(4),其中,所述膨胀层(4)用于防火,并且所述动力电池壳体(100)的下侧面被构造为空气动力面(5)。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用于动力电池壳体的抗冲击、隔热、防火等的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壳体、装设有所述动力电池壳体的动力电池和装设有所述动力电池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应用中,碰撞和冲击结构是重要且强制性的,以便吸收将对乘客产生影响的碰撞能量并减少剩余能量。它们还可用于减少对重要系统或部件的损坏、例如在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中的高压电池。到目前为止,这些冲击结构主要由复杂的铝、钢、复合材料、混合等结构组成。
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外壳放置在车身底板下的有助于整个车辆的刚度及其质量。在电动车辆中,质量的减少意味着效率和里程的增加,因此非常重要。为了能够获得其电池的最大效率,外壳中的温度需要保持恒定,因此需要进行隔热以避免热分散/热散逸。电池外壳通常由金属制成,因此需要内部绝缘材料层以防止散热并在运行期间允许恒定的温度。由于放置在靠近道路的位置,因此需要确保从外部的以最短的时间的防火,以允许乘客逃离。此外,减小阻力的空气动力学表面对于电动车辆非常重要,因为它增加了车辆的行驶里程。
CN106887547A涉及一种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及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的制备方法,所述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包括依次贴覆连接的具有较好耐摩擦性能的第一铝锰合金片、具有较好强度的第二铝锰合金片及具有较好耐腐蚀性能的第三铝锰合金片,使得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具有较好的耐摩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从而使得铝锰合金动力电池壳体能够满足动力电池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行的需求,亦能够满足动力电池高容量高功率储能的需求,进而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车辆、特别是车辆的动力电池提供抗冲击、隔热、防火的性能,同时也保证了具有一定的刚度和轻量化,此外还能够有助于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以及电磁屏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壳体、装设有所述动力电池壳体的动力电池和装设有所述动力电池的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其中,所述动力电池壳体具有纤维增强塑料层、隔绝层、电磁屏蔽层、膨胀层,其中,所述隔绝层用于绝热并且在上侧和下侧分别由所述纤维增强塑料层所包覆,在下侧的所述纤维增强塑料层的下侧面上分别构造有所述电磁屏蔽层和所述膨胀层,其中,所述膨胀层用于防火,并且所述动力电池壳体的下侧面被构造为空气动力面。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动力电池壳体具有中空的侧大梁结构,其中,在所述侧大梁结构的内部填充有块状的碰撞吸能结构。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动力电池壳体处还构造有冲击吸收结构。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冲击吸收结构构造为垫子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动力电池壳体的底部。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动力电池壳体具有中空的侧大梁结构,其中,所述冲击吸收结构构造成条状并且布置在所述侧大梁结构的外表面处。
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动力电池壳体具有冷却管路,其中,所述冲击吸收结构构造成管状并且包覆所述冷却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135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PACK模组堆叠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锂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