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向把前置带连杆的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06133.4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0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祁亚龙;王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天成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 |
代理公司: | 11458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邓金涛<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箱 方向柱 前叉 传动连接件 车把 本实用新型 固定连接件 从动件 主动件 驾驶室 铰接 前轮 前置 驾驶室空间 轴心线平行 传动组件 机械结构 转动安装 转向机构 货箱 传统的 方向把 后端面 前端面 轴心线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向把前置带连杆的转向机构,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它包括方向柱、前叉柱、主动件、传动连接件、从动件以及固定连接件,方向柱、前叉柱分别转动安装在固定连接件的两端,方向柱的轴心线与前叉柱的轴心线平行,主动件的一端与方向柱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传动连接件的一端铰接,从动件的一端与前叉柱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传动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传统的车把位于前轮的中点正上方而车长是以车箱后端面与前轮前端面间的距离作为车长,车把到车箱后端面的距离则是驾驶室与车箱长度之和,本实验新型将车把前置并通过传动组件进行转向,增加了驾驶室与车箱长度,即保证了驾驶室空间又保证了货箱长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方向把前置带连杆的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机动三轮车以其适用性强,机动灵活,维护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城乡、个体出租、厂区、矿区、环卫、社区保洁等短途运输领域,而按照最新的摩托车安全基准之规定,正三轮摩托车外廓长、宽、高分别不得大于3.5m、1.5m、2m,由于现有的机动三轮车方向把采用把手位于前轮正上方的中置设计,为了满足驾驶室的空间且长度不超过3.5m,现有市场上均采用牺牲货箱尺寸以满足要求,这样其拉货能力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之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牺牲货箱尺寸而保证驾驶空间的方向把前置的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方向把前置带连杆的转向机构,
包括方向柱、前叉柱、主动件、传动连接件、从动件以及固定连接件,所述方向柱、所述前叉柱分别转动安装在所述固定连接件的两端,所述方向柱的轴心线与所述前叉柱的轴心线平行,所述主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方向柱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连接件的一端铰接,所述从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前叉柱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连接件的另一端铰接,所述传动连接件两端的铰接点的连线与所述方向柱的轴心线垂直。
优选地,所述传动连接件包括第一螺纹杆、套筒、第二螺纹杆以及第一螺母,所述套筒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套筒两端的所述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件铰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件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杆上、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均套装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二螺母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与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与第二安装通孔内均安装有轴承,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内的轴承套装在所述方向柱上,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的轴承套装在所述前叉柱上,所述方向柱上、所述前叉柱上均设置有紧固件,所述方向柱的轴向位置、所述前叉柱的轴向位置均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
优选地,所述方向柱上、所述前叉柱上还设置有卡簧,所述轴承通过所述卡簧固定。
优选地,所述轴承为推力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车把位于前轮的中点正上方而车长是以车箱后端面与前轮前端面间的距离作为车长,车把到车箱后端面的距离则是驾驶室与车箱长度,本实验新型将车把前置并通过传动组件进行转向,增加了驾驶室与车箱长度,即保证了驾驶室空间又保证了货箱长度。
附图说明
图1 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连接件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天成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市天成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061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