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475797.9 | 申请日: | 2019-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2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苏东;王玉超;郑颢;李伟;蔡永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44238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威;潘中毅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前纵梁 碰撞力 受力 连接板 短梁 机舱 传递 本实用新型 前围板横梁 横梁结构 汽车前部 加强板 下A柱 后板 内板 塔座 撕裂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包括:机舱;前围板横梁;前纵梁后板;下A柱;内板加强板;前纵梁;连接板;上短梁;塔座;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内板加强板、前纵梁后板传递至机舱;和/或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前围板横梁传递至机舱;和/或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连接板、上短梁传递至塔座;和/或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连接板、上短梁传递至下A柱。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在满足碰撞性能的基础上,减轻自重;有效避免结构撕裂等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前部横梁结构是以钢材为主要材料,主要通过前围横梁两侧与纵梁和梁柱焊接,整体与前围板焊接为一体的结构。
上述汽车前部横梁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主要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发生碰撞时,碰撞力的传导不合理,无法保证成员舱和机舱结构的完整性,存在撕裂和结构失稳的问题。
2、不利于汽车轻量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满足碰撞性能的基础上,减轻自重;有效避免结构撕裂等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包括:机舱;紧固连接在机舱前侧端部的前围板横梁,分别固连在前围板横梁一端侧的前纵梁后板,固连在前纵梁后板上的下A柱,前纵梁后板与机舱固连,下A柱与机舱固连;内板加强板,前纵梁后板和前围板横梁分别与内板加强板固连;前纵梁,内板加强板和前纵梁后板分别与前纵梁固连;连接板,连接板固连在前纵梁上;上短梁,连接板和下A柱分别与上短梁固连;以及塔座,前纵梁和上短梁分别与塔座相固连。
其中,前围板横梁两侧的结构设为对称。
其中,还包括:设在前围板横梁两侧的两个塔座之间的机舱横梁。
其中,还包括:分别与前纵梁后板和前围板横梁固连的一前围板,前围板固连在前围板横梁两侧的两块下A柱上。
其中,还包括:与前围板相连、固连在前围板横梁两侧的两块下A柱之间的一前围板上横梁。
其中,机舱横梁和前围板上横梁之间固连有机舱横梁连接板;机舱横梁连接板和前围板通过自冲铆和胶粘的方式连接。
其中,前围板横梁的端侧连接有吸能盒,前围板横梁两侧的两个吸能盒之间固连有一防撞梁。
其中,机舱包括:与下A柱相连的门槛梁和与前围板横梁相连的中通道梁。
其中,机舱还包括:设在两条门槛梁之间的前地板;前地板上分别设有连接在门槛梁和中通道梁之间的座椅前横梁和座椅后横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内板加强板、前纵梁后板传递至机舱;和/或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前围板横梁传递至机舱;和/或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连接板、上短梁传递至塔座;和/或前纵梁受力将碰撞力通过连接板、上短梁传递至下A柱,该汽车前部横梁结构在发生正面碰撞时,车身结构上至少有两条力传递通道,进而传递到车体的后部。
第二,在传力过程中,前围板横梁能够有效分配碰撞力,从而让机舱起到传力作用。
第三、结构合理,让机舱及乘员舱结构稳定,避免出现失效、结构不稳定等现象;利于车体轻量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757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自动调节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
- 下一篇:纵梁前段的吸能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