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外板支撑基材、汽车外板支撑支架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60596.1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72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付英智;杨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外板 粘结层 支撑基材 本实用新型 电泳液 过流槽 支撑层 支撑结构 支撑件 车内 粘附 硬化 变形 车型 背离 侧面 流通 支撑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外板支撑基材和车辆,所述汽车外板支撑基材包括:粘结层和支撑层,所述粘结层和所述支撑层叠置,所述粘结层用于与汽车外板相连,所述粘结层背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设有用于电泳液流通的过流槽。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可粘附于汽车外板的内侧面,并通过向过流槽内注电泳液以变形为支撑结构,且可通过加工使其结构硬化,形成稳定的支撑件,结构简单,能够安装于车内不同位置或不同车型的汽车外板,适应性较强,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外板支撑基材、汽车外板支撑支架和具有该汽车外板支撑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设计领域,为提高大面积悬空的外观钣金件(外板)的刚度,使其不会在客户按压、汽车颠簸、物品依靠等工况下出现抖动、凹陷等情况,会在大面积悬空区域采用粘结补强胶片或增加外板支撑支架的方案。但是这种传统方案由于需要特定悬空区域粘结补强胶片或者增加外板支撑支架,所以在不同车型、不同部位、不同安装环境,需要开发不同形状、不同规格、不同结构的外板支撑支架及补强胶片。这最终导致每开发一款车型,就需要重新开发一套外板支撑支架的模具检具,使得单车成本无法降低,并且由于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新开发支架的可靠性,极大的影响了车型通用化率,使得车型的竞争力降低,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外板支撑基材,安装于汽车外板,兼具补强胶片的性能及支撑支架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包括:粘结层和支撑层,所述粘结层和所述支撑层叠置,所述粘结层用于与汽车外板相连,所述粘结层背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设有用于电泳液流通的过流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可粘附于汽车外板的内侧面,并通过向过流槽内注电泳液以变形为支撑结构,且可通过加工使其结构硬化,形成稳定的支撑件,结构简单,能够安装于车内不同位置或不同车型的汽车外板,适应性较强,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包括:主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主板的正对的两个侧边相连,所述主板和所述侧板均包括所述粘结层和所述支撑层,所述过流槽包括第一过流槽,所述第一过流槽位于所述主板与所述侧板的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所述主板的粘结层的粘性强度小于所述侧板的粘结层的粘性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所述侧板包括:连接板和延伸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主板相连,所述延伸板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主板的一侧相连,所述过流槽包括第二过流槽,所述第二过流槽设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延伸板的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所述连接板的粘结层的粘性强度小于所述延伸板的粘结层的粘性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所述第一过流槽和所述第二过流槽平行间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所述延伸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延伸板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多个所述延伸板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的所述第二过流槽正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外板支撑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汽车外板支撑支架,所述汽车外板支撑支架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外板支撑基材通过电泳、加热成形,电泳液适于从所述过流槽注入,包括:顶板、翻边和支撑板,所述顶板的正对的两个侧板均连接有所述翻边,所述翻边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形成折弯结构,所述侧板和所述支撑板形成折弯结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汽车外板相连,所述顶板和所述翻边的连接处、所述翻边和所述支撑板的连接处均设有弱化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60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盖板内板
- 下一篇:一种汽车行李箱后盖板尾部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