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持装置用进给力检测系统及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418730.1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9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任家兴;何永鹏;郭士琦;刘朋朋;邹瑛瑶;程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B24B49/16;B24B51/00;B24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066006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 装置 进给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金相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用进给力检测系统及夹持装置;包括进给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进给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连接;所述进给机构包括壳体和挤压头,所述挤压头的上端设有进给驱动电机,所述挤压头和所述滑动隔板之间设有挤压弹簧,所述滑动隔板上安装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滑动隔板固定,所述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弹簧位置对应连接;所述滑动隔板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力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进给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力传感器、所述进给驱动电机和所述中央控制器采用无线通讯,方便所述力传感器的布置,结构简单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金相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用进给力检测系统及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投入使用的金相夹持机构用于金相试样的打磨、抛光、腐蚀等制作过程,使其更加安全便捷,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工业生产、科学研究、高校实验中经常需要采用金相机对工件进行打磨抛光。金相抛光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抛光时,对于夹持机构(机械或者手持)试样磨面与抛光盘应绝对平行并均匀地轻压在抛光盘上,注意防止试样飞出和因压力太大而产生新磨痕。同时还应使试样自转并沿转盘半径方向来回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科研、高校实验室对制作金相试样的实验越来越重视,拥有一台价格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实现高精度的全自动抛光是上述领域中最大的技术难题。因此,一个可以实现代替人工、高精度进给控制、绕主轴自转、适应性强、简单牢固且成本较低的夹持机构对一台抛光设备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方案有:1.可以通过人手持操作,夹持试样进行抛光的夹持机构。 2.可以夹持固定形状大小的试样,人为压下与抛光盘接触实现抛光的夹持机构。3.可以适应一定尺寸范围大小的试样,并能自动压下,但不能实现自转抛光的夹持机构。4.可以一次性夹持多个试样,配合抛光机进行全自动抛光,成本昂贵,灵活性、机动性差的夹持机构。存在的缺点有:1.需要人手持操作,不能自动化进行金相抛光,且安全性差,效率低。2.半自动进行金相抛光,需要人为控制进给,无法实现试样磨面与抛光盘面绝对平行与试样均匀受力,成品率差,易造成试样的损坏。3.在夹持后,不能实现自转,抛光效果不理想。 4.夹具尺寸单一,试样适应性差。5.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发明一种新的夹持装置用进给力检测系统及夹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用进给力检测系统及夹持装置,实现抛光过程的自动化,抛光过程实现无人操作,安全可靠、简单快捷、成品率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夹持装置用进给力检测系统,包括设置于夹持装置的进给机构上的力传感器和进给驱动电机,所述力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与所述进给驱动电机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力传感器上设有第一无线通讯芯片,所述力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讯芯片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给驱动电机上设有第二无线通讯芯片,所述进给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讯芯片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力传感器上设有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芯片和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全自动金相抛光设备的夹持装置,包括所述的夹持装置用进给力检测系统;还包括进给机构和夹持机构,所述进给机构和所述夹持机构连接;
所述进给机构包括壳体和挤压头,所述挤压头的上端设有所述进给驱动电机,所述挤压头通过螺纹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滑动隔板,所述滑动隔板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挤压头和所述滑动隔板之间设有挤压弹簧,所述滑动隔板上安装有所述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滑动隔板固定,所述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弹簧位置对应连接;所述滑动隔板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未经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4187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控双向造口袋
- 下一篇:一种巴扬手风琴指法练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