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305067.4 | 申请日: | 2019-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1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田浦延;周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结构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层结构,用于会聚背光光线及透过检测光线,其包括第一膜层单元及第二膜层单元。每个膜层单元包括基底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间隔排布的微结构。所述基底包括平行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微结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上。每个微结构包括背向基底的顶面,所述顶面至少平行于与之相对的基底下表面部分。经由所述顶面透过所述膜层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本申请还提供包括所述光学膜层结构的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膜层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液晶显示面板中为了增加背光亮度通常会设置用于聚拢背光光线的光学膜层,比如: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棱镜片等。所述光学膜层通过在透光基板上设置凸起的微结构来将散乱的背光光线往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光线出射方向聚拢。然而,现有微结构的形状虽然对所述背光光线具有较强的聚拢作用,但是对于由外部对象发射或被外部对象反射回来的,与所述背光光线的出射方向大致相反的检测光线却会有明显的发散作用,不利于对透过所述光学膜层后的检测光线进行检测,因此无法满足当前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隐藏的传感模组以实现各种屏下感测功能的光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膜层、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膜层结构,用于会聚背光光线及透过检测光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膜层单元及第二膜层单元,每个膜层单元包括基底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间隔排布的微结构,所述基底包括平行相对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微结构设置在所述上表面上,每个微结构包括背向基底的顶面,所述顶面至少平行于与之相对的基底下表面部分,经由所述顶面透过所述膜层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微结构之间的间隔部分的膜层单元表面至少平行于与之相对的基底下表面部分,经由微结构之间的间隔部分的膜层单元表面透过所述膜层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所述顶面面积小于所述微结构之间的间隔部分面积且大于或等于所述微结构之间的间隔部分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结构包括侧面,所述侧面不平行于相对的基底下表面部分,经由所述侧面透过所述膜层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所述侧面与基底上表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40度而小于或等于90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层单元和第二膜层单元上的微结构为沿特定方向延展的长条形梯台或长条形长方体,其中,所述第一膜层单元和第二膜层单元沿光路依次排布,二者上的微结构的延展方向相互垂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结构为双层台阶形状,包括在基底上设置的第一凸起及在第一凸起顶面形成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为沿特定方向延展的长条形梯台或长条形长方体,所述第二凸起为在第一凸起的顶面上形成的正立的长条形三棱柱,所述长条形三棱柱沿着与长条形梯台相同的方向延展,经由所述顶面上分别位于长条形三棱柱相对两侧的两个不相连的平面区域透过所述膜层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层单元或第二膜层单元上的微结构顶面和位于微结构之间的间隔部分的膜层单元表面的面积之和占所述基底的下表面面积的百分比分别大于或等于63%,两者乘积大于或等于4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结构的顶面、所述基底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微结构之间的间隔部分的膜层单元表面均为平面。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用于提供背光光线至一显示面板并透过由外部对象发射和/或反射的检测光线至一传感模组。所述传感模组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光线执行相应的感测。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膜层结构,所述检测光线的波长不同于所述背光光线的波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305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门锁半隐藏式指纹头结构
- 下一篇:电动汽车零件加工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