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备金刚石聚晶的组装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87281.1 | 申请日: | 2019-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96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延龙;刘一波;尹翔;徐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安泰钢研超硬材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3/06 | 分类号: | B01J3/06;B30B11/04;B30B15/34;B30B15/00 |
| 代理公司: | 11387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春成<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晶 石墨模具 金刚石 成型槽 本实用新型 方向垂直 叶腊石块 组装件 受力 通孔 成型介质 传压介质 方向平行 方形通孔 混合粉料 生产效率 成品率 槽深 制备 成型 发热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金刚石聚晶的组装件,属于金刚石聚晶制造技术领域。组装件包括:作为传压介质的叶腊石块和作为发热与成型介质的石墨模具,所述叶腊石块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石墨模具的通孔,所述通孔为方形通孔;所述石墨模具呈方形,且所述石墨模具上开设有放置金刚石混合粉料的聚晶成型槽,所述聚晶成型槽的长度方向与成型时所述石墨模具的一部分受力方向垂直以及另一部分受力方向平行;其中,所述聚晶成型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聚晶成型槽的槽深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金刚石聚晶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刚石聚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金刚石聚晶的组装件。
背景技术
金刚石聚晶其力学性能具有各项同性优于各项异性的单晶金刚石,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抗冲击性以及可生产出异形而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和煤炭的勘探和钻采工具、线材拉丝模以及能承受耐磨的轴承和底座。金刚石聚晶形状通常为圆柱、圆片、三角体、长方体等。
国内的金刚石聚晶一般都是采用六面顶铰链式液压机来进行生产的,这种设备适合生产圆柱型聚晶且长径比小于2.5,随着金刚石聚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许多长径比大于2.5的圆柱聚晶、长条聚晶需求量增大。金刚石聚晶在六面顶压机生产过程中,作为传压介质的叶腊石是立方体,承受六个方向的正压力,导致长径比较大的长条聚晶在长短轴方向压力差很大,相当大比例的聚晶断裂、破碎,成品率很低;且目前的金刚石聚晶生产技术中单个合成块生产的聚晶数量比较少,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金刚石聚晶的组装件,尤其是制备长条状金刚石聚晶的组装件,该组装件结构简单,可以显著提高金刚石聚晶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金刚石聚晶,特别是长径比大于2.5的长条形金刚石聚晶存在的上述成品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备金刚石聚晶的组装件,其包括:作为传压介质的叶腊石块和作为发热与成型介质的石墨模具,所述叶腊石块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石墨模具的通孔,所述通孔为方形通孔;所述石墨模具呈方形,且所述石墨模具上开设有放置金刚石混合粉料的聚晶成型槽,所述聚晶成型槽的长度方向与成型时所述石墨模具的一部分受力方向垂直以及另一部分受力方向平行;其中,所述聚晶成型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聚晶成型槽的槽深方向垂直。
在如上所述的组装件中,优选地,所述聚晶成型槽内放置有多层金刚石混合粉料,相邻两层金刚石混合粉料之间间隔有耐高温金属片。
在如上所述的组装件中,优选地,所述石墨模具具有依次叠置的上石墨片、与多层所述金刚石混合粉料对应的多个中石墨片、下石墨片,每个所述中石墨片开有呈通孔状的聚晶成型槽,相邻两个所述中石墨片的聚晶成型槽上下对应相通。
在如上所述的组装件中,优选地,所述耐高温金属片的材质为钼、钽或铌。
在如上所述的组装件中,优选地,所述聚晶成型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聚晶成型槽相互平行且相邻两个所述聚晶成型槽之间留有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组装件中,优选地,多个所述聚晶成型槽等间隔分布。
在如上所述的组装件中,优选地,在所述聚晶成型槽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聚晶成型槽的端面为弧面或平面。
在如上所述的组装件中,优选地,所述金刚石聚晶的长径比大于2.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产生有益效果是:
(1)放置石墨模具的通孔采用了方形通孔,此结构不仅可以生产长短轴比大于2.5以上(甚至是大于6)的长条状金刚石聚晶,还可以为单个组装件生产更多数量长条状金刚石聚晶提供较大空间,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安泰钢研超硬材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安泰钢研超硬材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872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湿法制粒机的粘合剂添加装置
- 下一篇:一种溴甲烷气体安全通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