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汽车散热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43345.8 | 申请日: | 201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55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富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9/04 | 分类号: | F01P9/04;F01P5/02;F01P5/04;B60K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风扇本体 导流管 散热管 本实用新型 铝合金框架 散热风扇 散热器 汽车 发动机周边 冷却液接口 汽车发动机 安全隐患 并排安装 贯通连接 可折叠的 散热方式 散热效果 散热效率 一端连接 影响汽车 占用空间 安装板 后侧面 散热板 散热齿 中心处 折叠 减小 发动机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汽车散热板,包括散热风扇本体、导流管,所述散热风扇本体的外部包裹有铝合金框架,且散热风扇本体的后侧面设置有散热齿,所述散热风扇本体的内部中心处并排安装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冷却液接口贯通连接,所述铝合金框架的四周安装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将普通的散热器、散热风扇和散热管相互结合使用,增加了汽车的散热效果,多种散热方式,使发动机的散热效率更高,增加了汽车发动机的寿命,同时减小了占用空间,不影响汽车其它的部件的安装使用,而且本设计的散热风扇能够折叠,也能够散去发动机周边其他设备产生热量,避免汽车超负荷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折叠的汽车散热板。
背景技术
汽车的散热是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冷却系统中散热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及其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乃至安全行驶的问题。
但现有的技术,散热效果不够,而且安装不便,散热方式单一,不能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效率,导致汽车发动机寿命低,同时占用空间大,影响汽车其它的部件的安装使用,而且现有的散热器只能散去发动机上的产生的热量,而发动机周边的热量无法散去,因此需要一款不仅能够散去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同时也能散去发动机周边的热量的散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汽车散热板,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散热效果不够,而且安装不便,散热方式单一,不能提高发动机的散热效率,导致汽车发动机寿命低,同时占用空间大,影响汽车其它的部件的安装使用,而且现有的散热器只能散去发动机上的产生的热量,而发动机周边的热量无法散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的汽车散热板,包括散热风扇本体、导流管、冷却液接口、散热管、铝合金框架、安装板、散热风扇、扇叶、驱动折叠装置、驱动电机、圆形齿轮、半圆齿、限位柱、转动安装轴和散热齿,所述散热风扇本体的外部包裹有铝合金框架,且散热风扇本体的后侧面设置有散热齿,所述散热风扇本体的内部中心处并排安装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一端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冷却液接口贯通连接,所述铝合金框架的四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散热管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两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一端与散热管通过转动安装轴转动连接,且散热风扇的内部设置有扇叶,所述散热风扇的末端安装有驱动折叠装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折叠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圆形齿轮、半圆齿和限位柱,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安装有圆形齿轮,所述半圆齿与散热风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圆形齿轮的一端与半圆齿相互啮合连接,所述半圆齿的两个端点均安装有限位柱。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横向设置并与散热管通过贯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齿是一种铝材质的构件,且散热齿的长度参差不齐。
优选的,所述扇叶的一端安装有电动马达,电动马达和驱动电机与均与汽车上的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的末端与冷却液出口连接,冷却液出口处安装有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普通的散热器、散热风扇和散热管相互结合使用,增加了汽车的散热效果,多种散热方式,使发动机的散热效率更高,增加了汽车发动机的寿命,同时减小了占用空间,不影响汽车其它的部件的安装使用,而且本设计的散热风扇能够折叠,也能够散去发动机周边其他设备产生热量,避免汽车超负荷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汽车散热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汽车散热板中散热风扇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汽车散热板的驱动折叠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富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富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433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