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车型多用途的柔性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87157.8 | 申请日: | 2019-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1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牛哲哲;李志光;冯波;张荣昌;李文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单元 柔性基板 旋转机构 多车型 多面体 台车 本实用新型 定位安装孔 车型 风车 台车框架 车身 等间距分布 表面阵列 定位组件 平台车型 跨平台 柔性化 加工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车型多用途的柔性台车,涉及汽车加工领域。该多车型多用途的柔性台车包括台车框架以及多组多面体风车旋转机构定位单元;所述台车框架的上方固定有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阵列有等间距分布的定位安装孔;多组所述多面体风车旋转机构定位单元均通过所述定位安装孔安装在所述柔性基板上;每个所述多面体风车旋转机构定位单元同时安装有四款不同车型的车身定位组件,用于定位四种不同车型的车身。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台车通常最多只能实现两种同平台车型共用,无法实现多车型尤其是跨平台车型共用,柔性化及通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车型多用途的柔性台车。
背景技术
工业4.0时代,消费者与工厂直接对话的C2M模式将成为主流,C2M将使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更准确地反馈给汽车制造商。基于此种模式下的车身个性化定制生产技术将成为全球各整车生产企业战胜对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当前,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在积极研究探索跨平台多车型柔性混线生产的技术。目前大部分汽车生产商在车身焊装线设计之初,考虑后续车型混线生产情况,对车身起定位及运输作用的台车规划基本可以满足每条生产线一种或是两种同平台车型进行混线生产。但仍无法实现多车型尤其是跨平台(A0级到C级)车型共用一个台车,同时随着车身焊接生产线由串联式流水线作业方式逐步向离散型独立工作站生产方式进行转变,各工位之间的传输方式不单单局限于滚床的传输方式,从而使得与滚床相匹配的传统台车结构不能适应各种工作场景模式下的车身生产工作。
因此,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现有台车通常最多只能实现两种同平台车型共用,无法实现多车型尤其是跨平台(A0级到C级)车型共用,柔性化及通用性不强。
(2)现有台车通常只有一套定位及传输装置,例如只能通过滚床进行传输,无法使用其它的传输设备例如AGV、牵引车等进行传输,应用工作场景受限。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车型多用途的柔性台车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车型多用途的柔性台车,以解决现有台车通常最多只能实现两种同平台车型共用,无法实现多车型尤其是跨平台车型共用,柔性化及通用性不强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车型多用途的柔性台车,包括台车框架以及多组多面体风车旋转机构定位单元;
所述台车框架的上方固定有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阵列有等间距分布的定位安装孔;
多组所述多面体风车旋转机构定位单元均通过所述定位安装孔安装在所述柔性基板上;
每个所述多面体风车旋转机构定位单元同时安装有四款不同车型的车身定位组件,用于定位四种不同车型的车身。
可选的,所述台车框架包括两根互相平行的Y向主梁,两根所述Y向主梁之间固接有多根X向主梁;
两根所述Y向主梁的中间设置有Y向副梁,所述Y向副梁与多根所述X向主梁固接。
整个框架以Y向主梁和X向主梁为主体形成框架式结构,结构稳定性高,且容易加工。多根X向主梁平行布置,起到连接和加强结构的作用。
可选的,两根所述Y向主梁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滚床导轮导向轨道。
通过滚床导轮导向轨道,与滚床上的滚轮配合,使的本申请的柔性台车在滚床滚轮上沿着Y向运动时不会产生X向偏移,保证柔性台车的运动精度。
可选的,两根所述Y向主梁外侧分别设置有三个工作站定位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87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焊接平台
- 下一篇:一种点焊枪水气控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