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钩安装用支撑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177200.2 | 申请日: | 2019-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5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方丽华;赵鹏洋;郭海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3/04;B62B5/00 |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田春梅 |
| 地址: | 13006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钩 支撑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 夹持机构 横向滑轨机构 纵向滑轨机构 宽度可调 丝杠机构 限位机构 可调 螺栓 安装运输 车辆制造 高度可调 重心位置 城轨 钩身 夹持 紧固 快装 推车 限位 配合 | ||
一种车钩安装用支撑防护装置涉及城轨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高度可调推车、宽度可调限位机构、夹持机构、横向滑轨机构、纵向滑轨机构和丝杠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横向滑轨机构和丝杠机构的配合,实现夹持机构的夹持范围在40mm~60mm内可调,以适应钩身直径在150mm~200mm之间的车钩,同时,夹持机构使用时利用快装螺栓紧固,可确保车钩在安装运输过程中零风险;本实用新型的车钩安装用支撑防护装置通过宽度可调限位机构和纵向滑轨机构的配合,实现车钩重心位置的可调限位,以适应车钩长度在1400mm~1800mm之间的车钩。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钩安装用支撑防护装置安全性高,且具有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轨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钩安装用支撑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轨车辆车钩的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大部分车钩直接落在升降车上进行安装,并用木方固定;此种固定方式费时费力,且固定过程中存在车钩脱落的风险。另外一种方式是,根据不同车钩的结构,设计出V形或U形整体托架;这种整体托架的方式虽然能够保证车钩稳定的落在托架上,但不具备通用性,且每次需要制作不同结构的托架,耗费成本,而且安装运输过程中存在脱落的风险。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对节能降耗和施工安装的要求愈加严格,上述两种安装方式已不满足安全生产和绿色生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木方固定方式费时费力,整体托架方式不具备通用性、耗费成本且存在脱落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钩安装用支撑防护装置,其能够实现对安装运输过程中的车钩起到支撑和防护的目的,且具有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钩安装用支撑防护装置,其包括高度可调推车、宽度可调限位机构、夹持机构、横向滑轨机构、纵向滑轨机构和丝杠机构;宽度可调限位机构的底端固定在高度可调推车顶端的前部,宽度可调限位机构上端的宽度等于车钩重心位置的宽度;横向滑轨机构的底端通过两个横梁固定在高度可调推车顶端的中部和后部位置,夹持机构底端的中部固定在横向滑轨机构的顶端,夹持机构底端的端部固定在丝杠机构的中部,夹持机构的夹持范围是40mm~60mm;丝杠机构的底端通过两个纵梁固定在纵向滑轨机构的顶端,纵向滑轨机构的底端固定在高度可调推车顶端的纵向两侧。
上述高度可调推车包括底架、气缸、支撑平台、高度可调支架、四个带刹车万向轮和扶手,支撑平台通过高度可调支架与底架连接,气缸的缸体端固定在底架上,气缸的活塞端固连在高度可调支架的横梁上;四个带刹车万向轮一一对应固连在底架四个角的底端,扶手的下端固连在底架的后部。
上述宽度可调限位机构包括两个L形板、两个限位滑块、限位导轨和两个锁紧螺栓,两个L形板一一对应与两个限位滑块固连,两个L形板的内端面相对放置;两个限位滑块上各设有一个螺纹孔,两个限位滑块分别与限位导轨滑动连接;限位导轨上设有多个螺纹孔,两个锁紧螺栓一一对应与两个限位滑块及限位导轨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上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弧形夹板和两个底板,每个弧形夹板的顶部均设有一组螺孔,两个弧形夹板的底部一一对应固定在两个底板的上端面;两个底板下端面的外侧与两个丝杠机构固连,两个底板下端面的内侧与横向滑轨机构固连。
上述横向滑轨机构包括两组横向滑块和两个横向导轨,两个横向导轨与两组横向滑块滑动连接,两个横向导轨的下端面通过两个横梁固定在支撑平台上,两组横向滑块的上端面固定在两个底板下端面的内侧。
上述纵向滑轨机构包括两个纵向导轨、两组纵向滑块和两个纵向限位螺栓,两个纵向导轨与两组纵向滑块滑动连接,两个纵向导轨的下端面固连在支撑平台上,两组纵向滑块的上端面分别与两个纵梁的下端面固连,两个纵向限位螺栓一一对应顺次穿过上述两个纵梁、两个纵向滑块和两个纵向导轨后与其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77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