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外廓尺寸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8947.1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77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里;荆根强;洪汉玉;章秀华;代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汉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4 | 分类号: | G01B11/04;G01B11/06 |
代理公司: | 32341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显示屏幕 处理器装置 车辆轮廓 传感装置 激光雷达 通讯装置 尺寸数据 支架 外廓尺寸测量装置 激光雷达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测量装置 电源装置 信号处理 支架上部 自动测量 不停车 外廓 发送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外廓尺寸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部的激光雷达传感装置、通讯装置、处理器装置、电子显示屏幕、电源装置,通讯装置与处理器装置、激光雷达传感装置、电子显示屏幕连接,处理器装置将处理后的车辆轮廓尺寸数据通过通讯装置发到电子显示屏幕;激光雷达传感装置设置于支架的上部,处理器装置用于将激光雷达传感器接收的信号处理得到车辆轮廓尺寸数据,车辆轮廓尺寸数据通过通讯装置传输给电子显示屏幕;电子显示屏幕用于显示激光雷达传感装置发送的车辆轮廓尺寸,电子显示屏幕设置于支架的前方。本装置能够不停车即可实现车辆外廓尺寸的自动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外廓尺寸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占据半壁江山,车主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改装后增加货运量超载运输现象仍然非常普遍,给道路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最新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号:GB 1589-2016),对各种车辆外廓尺寸的最大限值都做了强制性规定。为了交通运输安全,国家多部法律法规严禁非法改装机动车,严禁驾驶非法改装的机动车上路行驶。因此,车辆外廓尺寸的检测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的车辆外廓尺寸的测量方法主要是停车测量,车辆停靠在规定的测量工位,工位安装有红外光幕和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测量车辆的长度,再利用顶部的激光测距仪对车辆进行线扫描,获取车辆的高度和宽度,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获取车辆的长度和宽度信息较为准确,缺点在于耗费时间且测量的车辆高度不准确。现代的测量技术有很大的改进,采用“不停车”的方式测量,减少了监测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了检测效率,其主要方法是在工位安装多个光电开关,控制激光发射器与激光接收器,然后根据车辆触发的光电开关数量以及距离计算车辆的外廓尺寸,该方法优点在于车辆不必停车即可测量,缺点在于所需光电控制器数量较多,且光电控制器的数量决定了测量的精度,适用于室内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停车即可实现车辆外廓尺寸的自动测量的装置。
一种车辆外廓尺寸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上部的激光雷达传感装置、通讯装置、处理器装置、电子显示屏幕、电源装置,其中:所述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于激光雷达传感装置、通讯装置、处理器装置和电子显示屏幕电连接,用于为测量装置提供电能;
所述通讯装置与处理器装置、激光雷达传感装置、电子显示屏幕连接,其用于将激光雷达传感装置采集的信号发送给处理器装置,处理器装置将处理后的车辆轮廓尺寸数据通过通讯装置发到电子显示屏幕;
支架跨设于道路上方,且所述支架所属平面垂直于路面,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激光雷达传感装置;
所述激光雷达传感装置设置于支架的上部,且该激光雷达传感装置均面向路面,激光雷达传感装置的扫描面相对路面的夹角为α;
所述激光雷达传感装置用于测量车辆轮廓尺寸,所述激光雷达传感装置与处理器装置连接;
处理器装置用于将激光雷达传感器接收的信号处理得到车辆轮廓尺寸数据,所述车辆轮廓尺寸数据通过通讯装置传输给电子显示屏幕;
所述电子显示屏幕用于显示所述激光雷达传感装置发送的车辆轮廓尺寸,电子显示屏幕设置于支架的前方。
进一步地,前述激光雷达传感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单元,接收通道,时刻鉴别单元、时间间隔测量单元,其中:
所述激光发射单元用于发送激光;所述接收通道用于接收所述激光发射单元发送的激光;所述接收通道与时刻鉴别单元相连接;
所述时刻鉴别单元发送一时间开始和截止信号给予时间刻个测量单元,其中所述时刻鉴别单元与时间间隔测量单元相连接;
所述时间间隔测量单元用于测量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汉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汉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8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