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线束总成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7951.6 | 申请日: | 2019-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5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线 连杆机构 车身线束 本实用新型 座椅导轨 安全区域 位置调节 座椅调节 电连接 舒适性 车身 加热 座椅 挤压 束缚 延伸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线束总成和车辆,所述车身线束总成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至少一个连杆适于与车身相连;座椅线束,所述座椅线束沿所述连杆机构延伸,且与所述连杆机构相连;车身线束,所述车身线束与所述座椅线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线束总成,通过将座椅线束与连杆机构相连。座椅线束始终被连杆机构束缚在安全区域内,使得座椅线束与座椅导轨间隔开,这样,在座椅实现位置调节的过程中,可防止座椅线束被座椅导轨挤压。既满足座椅加热和调节的舒适性,又保证座椅调节过程中座椅线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线束总成和具有该车身线束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气化功能的提升,座椅加热和电动调整配置逐渐成为汽车的主流配置。且座椅加热和电动调节功能需要通过电能驱动实现,座椅加热和座椅调节驱动机构通过座椅线束与整车电源相连。相关技术中,座椅线束通常需要留出足够的长度,以保证座椅能够调节到极限位置。但在座椅调节过程中,座椅线束会随着座椅的运动轨迹而前后摆动,座椅线束摆动时容易被座椅导轨挤压,甚至会造成座椅线束破坏,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身线束总成,所述车身线束总成可避免车辆座椅在运动过程中挤压座椅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线束总成,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至少一个连杆适于与车身相连;座椅线束,所述座椅线束沿所述连杆机构延伸,且与所述连杆机构相连;车身线束,所述车身线束与所述座椅线束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线束总成,通过将座椅线束与连杆机构相连。座椅线束始终被连杆机构束缚在安全区域内,座椅线束与座椅导轨间隔开,这样,在座椅实现位置调节的过程中,可防止座椅线束被座椅导轨挤压。既满足座椅加热和调节的舒适性,又保证座椅调节过程中座椅线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线束总成,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用于与车身可枢转地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其中,所述座椅线束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线束总成,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连接,其中,所述座椅线束固定于所述第三连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线束总成,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的安装位,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可枢转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线束总成,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相连形成弯折形,所述第一板具有所述安装位,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线束总成,还包括:线束固定部,所述线束固定部为多个且相互间隔开设置于所述连杆机构,所述座椅线束固定于所述线束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身线束总成,所述线束固定部包括与所述连杆机构固定连接的固定座和用于卡接所述座椅线束的卡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座椅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线束总成,所述座椅线束与所述座椅的插接座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所述连杆机构的枢转轴线沿横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所述连杆机构和所述座椅沿横向间隔开设置。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身线束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79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