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无级变速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8533.4 | 申请日: | 2019-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1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江标;刘福麟 |
主分类号: | F16H37/02 | 分类号: | F16H37/02;B62D11/10 |
代理公司: | 温州共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84 | 代理人: | 何志红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器 变速 无级变速 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 无级变速器 电控组件 右传动轴 左传动轴 右半轴 左半轴 方向盘 检测 控制无级变速器 电动驱动件 控制器连接 控制器 差速器 速器 自动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无级变速转向机构,包括有差速器、右传动轴、左传动轴以及用于调节右传动轴、左传动轴转速的无级变速器,差速器上连接有左半轴、右半轴,还包括有用于检测方向盘转向的第一感应器,用于检测左半轴转速的第二感应器,用于检测右半轴转速的第三感应器,用于控制无级变速器变速的电控组件以及控制器,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以及电控组件均与控制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无级变速转向机构,其通过电动驱动件可以根据车辆的转速以及方向盘的转向,自动控制无级变速器变速以及变速快慢,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无级变速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610812411.X公开了一种履带车辆的无级变速转向机构,包括有差速器、右传动轴、左传动轴以及用于调节右传动轴、左传动轴转速的无级变速器,差速器上连接有左半轴、右半轴,差速器的右半轴与右传动轴联动配合,右传动轴转动带动差速器的右半轴转动,差速器的左半轴与左传动轴联动配合,左传动轴转动带动差速器的左半轴转动,差速器的右半轴与右传动轴的转速比等于差速器的左半轴与左传动轴的转速比。
这种无级变速器在控制变速时,都是直接通过在方向盘转向的同时来机械控制,其控制精度低,尤其是在车辆静止时,无级变速器无法推动,方向盘无法转动,而且,在车辆行驶速度慢时,方向盘转动过快也会使得无级变速器无法推动变速,再者,这种转向机构,其无法实现车辆左右两侧的履带同速度正反转做零半径转圈,因而,其不能满足一些特殊路况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无级变速转向机构,其通过电动驱动件可以根据车辆的转速以及方向盘的转向,自动控制无级变速器变速以及变速快慢,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辆无级变速转向机构,包括有差速器、右传动轴、左传动轴以及用于调节右传动轴、左传动轴转速的无级变速器,差速器上连接有左半轴、右半轴,差速器的右半轴与右传动轴联动配合,差速器的右半轴转动带动右传动轴转动,差速器的左半轴与左传动轴联动配合,差速器的左半轴转动带动左传动轴转动,差速器的右半轴与右传动轴的转速比等于差速器的左半轴与左传动轴的转速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检测方向盘转向的第一感应器,用于检测左半轴转速的第二感应器,用于检测右半轴转速的第三感应器,用于控制无级变速器变速的电控组件以及控制器,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以及电控组件均与控制器连接;
控制器根据第一感应器采集的信号,通过电控组件控制无级变速器变速使得右传动轴与左传动轴之间产生速度差,控制器根据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采集的信号,通过电控组件控制无级变速器变速的快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右传动轴与左传动轴转速相等时,差速器的左半轴、右半轴转速也相等,车辆直行;当方向盘向左转向时,第一感应器采集到左转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电控组件控制无级变速器使得右传动轴的转速相对于左传动轴变大时,差速器的右半轴转速也变大,从而可以实现车辆的左转弯;当方向盘向右转向时,第一感应器采集到右转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电控组件控制无级变速器使得左传动轴的转速相对于右传动轴变大时,差速器的左半轴转速也变大,从而可以实现车辆的右转弯;在方向盘进行转向时,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分别采集车辆的两侧车轮的速度,车辆速度越快,电控组件控制无级变速器变速越快,速度越慢,电控组件控制无级变速器变速越慢,在车辆停止时,两侧车轮的速度为0,此时,即使转动方向盘电控组件也不会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江标;刘福麟,未经傅江标;刘福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85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模块集成化动力系统
- 下一篇:齿轮行程计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