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商用车用低压配电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2808.3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2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礼;田宇;张军;赵庆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夏永兴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低压配电控制系统 驱动装置 输入装置 熔断器 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 电源转换器 控制器连接 控制器外壳 用电设备 商用车 大闸 整车 新能源 低压电源 功能安全 故障诊断 时序控制 网络管理 信号采集 整车工况 控制器 上下电 匹配 分配 保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商用车用低压配电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外壳(1)、低压输入装置(9)、设置在控制器外壳内的第一熔断器(2)、大闸(5)、继电器(6)、驱动装置(7)和控制器(11);低压输入装置通过CAN总线连整车CAN通讯接口和OBD接口,低压输入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用电设备(3)通过驱动装置与控制器连接,继电器的一端通过第一熔断器与用电设备连接,继电器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和大闸连接;低压配电控制系统接蓄电池(12)和DCDC电源转换器(4),蓄电池与DCDC电源转换器间连第一熔断器。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整车低压电源的分配、保险匹配、信号采集、故障诊断、上下电时序控制、网络管理、功能安全等功能,以适应整车工况的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低压配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商用车用低压配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车的新能源方案主要有纯电动汽车(EV)方案、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方案以及混合动力方案,新能源车型多,相应的低压电器部件类型多,不同的电器部件需要不同的电源模式、不同的电源分配,对于整车低压电源的分配、保险匹配、故障诊断(如、温度、电流、电压等)、上下电时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不同功能在不同类型车辆上的配置参数不一样,造成实现上述功能的低压配电控制系统种类繁多,整车低压电气架构无法统一且成本很高,不具有自诊断功能和网络管理功能,一旦出现故障,无法记录故障码及故障码发生时的状态,整车或后台监控系统无法跟踪、监控,故障消除后无法实现自恢复,因此无法满足新能源商用车种类繁多、批次多、批量小、开发周期短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商用车用低压配电控制系统,能实现整车低压电源的分配、保险匹配、信号采集(如温度、电流、电压等)、故障诊断、上下电时序控制、网络管理、功能安全等功能,以便适应整车工况的运行,适用于纯电动商用车(包括客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燃料电池商用车、超级电容商用车的低压配电控制。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能源商用车用低压配电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外壳、低压输入装置、设置在控制器外壳内的第一熔断器、大闸、继电器、驱动装置和控制器;低压输入装置通讯输入端通过CAN通讯总线整车CAN通讯接口连接,低压输入装置的诊断输入端通过CAN诊断总线与整车OBD接口连接;低压输入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用电设备通过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的电源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一端通过第一熔断器与用电设备连接,继电器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的电源输出端及大闸连接;低压配电控制系统外接蓄电池和DCDC电源转换器,蓄电池与DCDC电源转换器之间连接有第一熔断器。
所述的低压配电控制系统还包括低压配电板,低压配电板包括配电板外壳、设置在配电板外壳内的低压连接装置和第二熔断器,低压连接装置的输入端与驱动装置连接,低压连接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熔断器与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的控制器外壳内设有信号采集装置,信号采集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低压配电控制系统与蓄电池之间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低压配电控制系统与DCDC电源转换器之间以及大闸与继电器之间均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继电器与第一熔断器之间连接有电流传感器。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KL+驱动装置、KL1+驱动装置、KL30驱动装置、KLR驱动装置和KL15驱动装置,KL+驱动装置和KL1+驱动装置均与用电设备连接,KL30驱动装置、KLR驱动装置和KL15驱动装置均通过继电器经第一熔断器与用电设备连接;低压连接装置与KL+驱动装置、KL1+驱动装置和KL30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和从控制器,主控制器与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控制器外壳和配电板外壳为压模件制成的密闭机械壳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28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